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分析主要采用典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按照提出问题,评述现有文献资料;在具体分析方面是综合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成本分析和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自治区农调队的农户调查资料、数据、新疆教育厅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对新疆伊吾县152户贫困农牧民的调查资料,对米泉长山子镇119户农民的调查资料,对新疆30个扶贫重点县的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整理、归纳国内外研究农村教育与贫困问题、基础教育的成本效益问题以及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和机制问题等方面的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二步是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比对,形成比较清晰的理论思路,同时向教育和扶贫工作方面的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问卷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新疆伊吾县贫困户、米泉长山子镇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户。
第三步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形成数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农民个人、家庭收入的影响和对增收的作用。
第四步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新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政府投入绩效影响因素,找出影响和评价政府投入绩效的重要因素,以这些影响因素为着眼点,结合实际对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政府投入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第五步是根据的实证分析的结果,分析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建议。
创新之处:
一是研究角度的创新。从“效益”的角度审视农村基础教育。
二是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机制的创新。变单纯升学目标取向的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变农村教育培养城市建设者向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转变。
三是在方法上采用了多学科综合分析。把社会学、经济学、发展学和教育学联系起来,运用科学方法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分析,希望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提供一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