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PSCA扩增及过表达的意义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淋巴结转移率的特点,其组织形态较为特殊,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细胞簇,位于类似于脉管的间质中,该细胞簇为不含纤维脉管束的微小乳头状或极向倒转的小腺管,IMPC的这种特殊组织学形态被认为是造成其高转移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IMPC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8号染色体q24区段的高水平扩增与IMPC的生物学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但具体基因尚不清楚。本研究是对前期研究工作所选出的位于8号染色体q24区域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与IMPC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以及选取同期诊断的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s of no special type,IDC-NOS)、56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ILC)作为对照组,共计18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SCA蛋白在IMPC、IDC-NOS、ILC中的表达,ER、PR、HER2、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通过查阅存档的临床病历资料获得。本实验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10例IMPC、8例IDC-NOS、5例ILC中PSCA基因的表达。  结果:  1.当PSCA/CEP8ratio≥2时,IMPC组、IDC-NOS组中扩增率分别为60%、42.9%。ILC组中未见扩增病例;三组中PSCA/CEP8ratio的平均值分别为2.93、2.17、0.63;IMPC组与IDC-NOS中PSCA/CEP8ratio平均值均高于ILC组(P=0.004,P=0.04)。当PSCA GCN≥5时,IMPC组、IDC-NOS组中PSCA基因扩增率分别为40%,28.6%。ILC组中未见扩增病例。三组中PSCA/CEP8GCN平均值分别为5.03、4.01、1.34。IMPC组与IDC-NOS组中PSCA GCN平均值均高于ILC组,且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4,P=0.001)。  2.为了验证PSCA蛋白过表达是由于PSCA基因扩增所致,选取了22例样本同时进行FISH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扩增病例均显示PSCA蛋白过表达,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0.9%。FISH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总符合率为88.1%(18/22)。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乳腺癌中PSCA基因扩增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02)。  3.184例乳腺癌非别为56例IMPC、72例IDC-NOS、56例ILC。IMPC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9.6%(n=39),IDC-NOS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8%(n=33),ILC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23)。IMPC组分别与IDC-NOS组、ILC组比较,具有更高淋巴结转移率(P=0.007、P=0.002),IDC-NOS组淋巴结转移率与IL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90)。  4.在IMPC组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9%(n=33),IDC-NOS组中PSCA阳性率为40.3%(n=29),ILC组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3.6%(n=2)。发现了一例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小叶癌,PSCA在该病例中呈现异质性表达,IDC-NOS区域为阳性表达,而弱表达于ILC区域。IMPC组PSCA蛋白阳性表达率较IDC-NOS(P=0.036)和ILC(P<0.001)组显著升高。IDC-NOS组中PSCA表达阳性率同样显著高于ILC组(P<0.001)。随机选取了所有病例中的105例进行E-cad染色,并且发现PSCA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  5.PSCA蛋白表达于细胞质或细胞膜中。淋巴结转移的IMPC患者中,PSCA阳性患者27例(62.9%),PSCA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317,P=0.017)。在IDC-NOS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SCA蛋白阳性表达于18例(54.8%)患者中,其表达与淋巴结之间的相关性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268,P=0.023)。而ILC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SCA蛋白表达仅1例(4.3%)阳性,该组中PSC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r=0.035,P>0.05)。PSCA蛋白的表达在三组患者中均与年龄、肿瘤大小、pTNM分期、ER、PR、HER2无显著关系。  6.K-M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MPC组中PSCA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PSCA阴性表达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72例IDC-NOS患者随访至2015年5月26日,其中复发和转移11例,失访0例,随访率1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IDC-NOS中PSCA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将可能影响IMPC患者预后的因素,PSCA、淋巴结状态、年龄、肿瘤大小、pTNM分期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CA、淋巴结分级与患者DFS具有相关性(P=0.003、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显示PSCA(95%可信区间:1.304-32.145,P=0.020)、淋巴结分级(95%可信区间:1.102-3.117,P=0.022)与IMPC患者DFS具有相关性。  结论:  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IMPC中PSCA基因表达高于IDC-NOS以及ILC,因此本实验认为PSCA基因是8q24扩增子的靶基因。  2.结果显示PSCA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相符合,二者总符合率高达88.1%,因此认为在乳腺IMPC中PSCA扩增导致其蛋白过表达。  3.PSCA在乳腺癌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表达于IMPC、IDC中,而在ILC中阴性表达,其表达可能是导致乳腺IMPC不良预后的分子机制之一。  4.PSCA的表达机制可能与E-cad表达相关,因为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模式与E-cad相似,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认为其表达可调控细胞粘附分子。  5.PSCA的表达可能是导致乳腺IMPC不良预后的分子机制之一。  6.检测PSCA的蛋白表达情况对预后预测及临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为IMPC的精准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 口译与笔译不同,译员通常需要马上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口译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讨论口译实际操作。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英汉口译 语言文化  从古至今,翻译理论都在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此时,在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相比,功能翻译理论注
目的:已有的研究提示青藤碱可以抑制模式识别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表达和信号转导,但其机理尚无深入的研究。本课题提出了青藤碱通过影响模式识别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假说,通过在RA动物模型器官组织和炎症介质水平上的研究,探索青藤碱对模式识别受体的影响与治疗RA的相关性,为青藤碱的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建立Ⅱ型胶原免疫大鼠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IA)。以青藤碱高、
摘 要: 黄埔军校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是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这些人才为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作出了可以改变我国历史的贡献。他们有的在战争中奋勇杀敌、战功赫赫;有的壮志凌云、以身殉国。为何黄埔军校能出那么多人才?为何他们的报国意志如此坚定?这需要从它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找寻答案。本文通过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现其独特之处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体验学习法有利于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本文对体验学习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高中语文教师和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体验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运用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高中语文教学在
摘 要: 本文通过详细探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发现方法有很多,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让学生互相指导,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个性化的阅读强调学生才是主体,可以有效改善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应试化问题。这些方法让我们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可以不被传统教学束缚,尊重不同个体,体现出阅读教育的多样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已经变得功利化,丧失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