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临床上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为急性型(AITP)与慢性型(CITP)两型,其划分标准是病程是否超过6个月。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ITP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相当复杂,AITP与CITP除了有病程上的差别,在发病机制上还有什么区别呢?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和/或化学因子通过调节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参与到ITP的发病过程中,那么它们在AITP与CITP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呢?本实验的目的旨在通过研究骨髓微环境中调节巨核细胞发育的正性作用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与负性作用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Ⅲ型受体(TGF-βRⅢ)在儿童AITP与CITP发病中的不同改变,从而进一步揭示AITP与CITP在发病机制方面的不同。 方法 (1)ITP患儿44例,其中AITP患儿28例,CITP患儿16例,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2.5ml~3ml进行检验。对照组20例为骨髓检查正常的相对健康儿童。(2)骨髓上清液的制备:取骨髓0.8ml加入装有0.2ml 1%EDTA抗凝剂的离心管中,混匀抗凝,2000r/min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20℃冰箱中冻存待用。(3)骨髓TPO、TGF-β1浓度的检测:以上清液为标本,用ABC-ELISA法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4)骨髓巨核细胞的分离:将1.5ml~3ml骨髓迅速注入改良PBS中,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单个巨核细胞,制备成巨核细胞涂片,-20℃冰箱中干燥冻存待用。(5)巨核细胞TGF-βRⅢmRNA的检测:利用上述巨核细胞涂片,采用TSPZYMED原位杂交SABC染色系统及DAB显色,计算TGF-βRⅢmRNA的阳性率和积分值。(6)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郑州大学2(X)4届硕士毕业论文骨髓,0、TGF一pl及TGF一pm的改变在儿童I,发病中的意义SPSS10.O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无*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1.骨髓TPO浓度的比较:An下患儿组骨髓开O的浓度为299.72士136.30 pg妞l一,,el仰患儿组为391.79士104.57 pg,l一‘,对照组为273.44士112.95Pg·ml一,;Al开患儿组的TPo浓度比对照组稍增高,但两者差别无显著性 (尸二0.565),CITP患儿组的即O浓度无论与对照组相比(尸二0.022)或与Al开患儿组相比(尸二0.049)均显著增高;2.骨髓TGF- pl浓度的比较:AITP患儿组骨髓ToF一pl的浓度为263.39士143.55 pg切l一‘,e仰患儿组为363.24士136.56pg·ml一‘,对照组为157.74士72.37 pg·ml一‘;AITp患儿组的TGF一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尸二0.030),CYYP患儿组的TGF一p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00),且CITp患儿组的TGF一pl浓度显著高于AITP患儿组(尸=0.039);3.巨核细胞TGF。p斑IlmRNA阳性率的比较:AflT患儿组阳性率为84.23士8.49%,CITP患儿组为91.33士7.93%,对照组为74.80士4.77%;Al仰患儿组巨核细胞TGF-p Rlll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二0.000),CITP患儿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二0.000),且CI仰患儿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l仰患儿组 (尸=0.006);4.巨核细胞TGF。p RlllmRNA积分的比较:AITP患儿组积分为170.00士32.72,CITP患儿组为192.67士38.66,对照组为134.53士18.19;AITP患儿组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尸二0.001),CI仰患儿组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尸=0.000),且CI仰患儿组的积分显著高于Al仰患儿组(尸=0.036);5.骨髓TPO与TGF- pl相关性分析:户dTP患儿组骨髓TPO与TGF一pl的浓度无相关性:=一0.70(尸>0.05);CITP患儿组骨髓TPO与TGF一pl的浓度有相关性r=0.653 (尸<0.05);对照组骨髓开0与TGF一pl的浓度无相关性:二0.26(尸>.05)。 结论(1) AITP时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多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引起,对骨髓仰O水平影响不大;CITP时存在巨核细胞的异常使血小板生成障碍,开O较易受到影响;(2)骨髓TGF一pl的浓度与巨核细胞上TGF一p RlnmRNA的表达在IT甲时明显提高,说明ITP时确有调节巨核细胞的负性作用因子及其相应受体的改变,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巨核细胞的正常发育,这可能就是ITP时多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原因之一;(3) CITp与Al仰相比,均存在仰O、TGF一Bl、TGF- p Rln的显著提高,原因尚不清楚,猜测可能与细胞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毕业论文骨髓TPO、TGF一p。及TGF一日m的改变在儿童I仰发病中的意义因子和/或化学因子网络的变化、细胞免疫紊乱及不同治疗手段的影响有关;(4)TPO与TGF一Bl在ITp发病中的确切关系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5)本实验结果为从发病机制方面区分急、慢性ITP提供一定的思路,但仍需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