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鸡胚毒的免疫效果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导致感染鸡免疫抑制。特别是变异株IBDV、超强毒株IBDV(very virulentIBDV, vvIBDV)的出现,它们能够突破母源抗体的保护,引起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发病并且有发病日龄提前的趋势,引起更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研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而不引起免疫抑制,对鸡没有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的且能诱导良好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必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课题共进行了以下4个试验: 试验1中,从山东省某疑似感染IBDV的鸡场分离到1株IBDV野毒,并就其对SPF鸡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以0.05mL的1∶5法氏囊病料悬液接种15只28日龄SPF鸡,导致了100%的发病率和40%的致死率,表明毒株致病性较强,暂将其命名为IBDV SD0306。 试验2中,对IBDV SD0306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利用Trizol试剂提取IBDV的核酸后,再以IBDV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分离株IBDV VP2基因高变区的cDNA,构建了VP2基因高变区的重组质粒,将VP2基因高变区成功地克隆进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的cDNA序列同超强毒株HK4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经典强毒CJ801、疫苗株D78及变异株Var-E的同源性较低。 试验3中,对IBDV SD 0306第11代鸡胚传代毒(E11)、第15代鸡胚传代毒(E15)进行了致病性的研究及VP2高变区基因序列的测定。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感悟历史的博大精深及韵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家畜、人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共同患病的恶性传染病。布鲁氏菌主要侵害动物的生殖器官,流产现象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羊布
地理课教学中,地图在其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种语言.中学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丰富、详实、具有鲜明的突出表现性.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是教材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对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发他们的探究潜能皆具有积极作用.现代语文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
七年级英语是衔接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因此要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设计多元的授课方式,精选学习素材,创新活动方式,
在我国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所以小学语文课内实行了海量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小学生们一定要多读书,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本文主要讲述小学课
地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少,理解一些抽象地理知识比较难,因此在学习地理时,可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