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导致感染鸡免疫抑制。特别是变异株IBDV、超强毒株IBDV(very virulentIBDV, vvIBDV)的出现,它们能够突破母源抗体的保护,引起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发病并且有发病日龄提前的趋势,引起更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研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而不引起免疫抑制,对鸡没有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的且能诱导良好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必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课题共进行了以下4个试验: 试验1中,从山东省某疑似感染IBDV的鸡场分离到1株IBDV野毒,并就其对SPF鸡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以0.05mL的1∶5法氏囊病料悬液接种15只28日龄SPF鸡,导致了100%的发病率和40%的致死率,表明毒株致病性较强,暂将其命名为IBDV SD0306。 试验2中,对IBDV SD0306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利用Trizol试剂提取IBDV的核酸后,再以IBDV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分离株IBDV VP2基因高变区的cDNA,构建了VP2基因高变区的重组质粒,将VP2基因高变区成功地克隆进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的cDNA序列同超强毒株HK4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经典强毒CJ801、疫苗株D78及变异株Var-E的同源性较低。 试验3中,对IBDV SD 0306第11代鸡胚传代毒(E11)、第15代鸡胚传代毒(E15)进行了致病性的研究及VP2高变区基因序列的测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