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民歌己于2008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民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阳民歌一直以来没有相关的英译文本,这极大地影响了该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翻译实践报告在信阳民歌资料整理为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翻译为英文,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信阳本土民俗文化,探讨民俗文化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经检索查询,国内并没有相关信阳民歌的英译著作,属于首次翻译。本次翻译实践用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信阳民歌的介绍文本,涉及信阳民歌的背景、起源、发展轨迹、艺术类型、艺术风格、音乐特点、精彩展现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本翻译实践将重点从这四个方面对原文文本进行翻译,并结合具体的五种翻译方法,即:音译法、直译加注释法、意译法以及增译法与省译法,力求译文能忠实的再现原文文本信息。本翻译报告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次翻译报告的简要介绍,其中包括原文文本背景、翻译研究的意义及翻译报告的结构;第二部分为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详细介绍了本篇翻译报告所应用的理论;第三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有译前准备,原文文本分析和译文文本分析和小结,其中译文文本分析为重点部分;第四部分翻译的难点和翻译方法,详细阐释了五种具体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的;第五部分总结,包括初译稿的翻译与审校、翻译经验、翻译教训以及仍需要解决的问题。另附录,附有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