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下的农村教育支出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非均衡问题日益严峻,人口受教育程度出现明显差异,社会弱势群体面临不利的教育境况,影响了社会公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理清城乡教育差异的现状、差异的程度,造成差异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弄清差异的基础上,以公共品均等化理论为指导,对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道路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是先分析农村教育及相关基础化均等理论,然后在地区间教育非均衡大框架的实证研究之下,通过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以反映当前农村教育状况,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包括四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方法和思路,指出了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农村教育及相关均等化基础理论。结合相关公共品均等化基础理论,对农村教育进行分类,指出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意义。第三章我国农村教育支出现状及实证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此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村教育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教育均衡理论这一基本思想出发,考察了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三方面指标的差异,以及用基尼系数衡量教育非均衡的程度来展开对城乡教育支出问题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现存的地区之间、区域内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进行了揭示,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城乡教育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第四章完善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议。通过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对原因的分析,对完善我国教育支出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应完善政府职能,促进教育均等;加大投入力度,稳定教育经费来源,形成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充实师资力量保障教师利益;深化城乡教育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转移支付行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