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槟榔(Areca catechuL.)属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主产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中国等国家。槟榔在我国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槟榔受到了黄化病的侵染,严重威胁着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为了探讨病树的一些生理特征,本研究取了5株染病的槟榔样品和2株健康的槟榔样品进行试验,观察其田间症状,对染病植株体内的病原物进行PCR检测。病理生理部分对槟榔染病样品和健康样品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蔗糖酶、叶绿素含量、以及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比较。同时,还对槟榔叶片的绿原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激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从植物生化方面研究槟榔黄化病,为槟榔黄化病的防治提供一些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2/R16mR2对采自海南岛表现黄化症状的槟榔植株样品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在染病槟榔植株内检测到大约1.4kb的特异性片段,而健康植株则未出现,表明表现黄化症状的槟榔植株样品中含有植原体。2.用分光光度法对槟榔植株的POD、PPO、CAT、PAL、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槟榔品种在同一生长季节中,染病样品与健康样品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POD的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健康的要比染病的高。而PPO、CAT和PAL的活性染病的比健康的高。另外对槟榔单株叶片的一些酶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同株叶片的2、3、4片叶的POD、PPO、PAL酶的活性差异都很小,说明这三种酶在同一植株叶片中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3.对染病与健康槟榔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染病样品绿原酸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要比健康样品高,而叶绿素的含量染病样品的比健康样品的低。这表明叶绿素含量也是植株感染黄化病的一个标志。4.同一槟榔品种不同单株叶片内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PAGE对槟榔叶片的POD同工酶和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染病槟榔样品蛋白质的含量要比健康样品的高。PAGE电泳结果:健康样品中新增了两条条带。在SDS-PAGE蛋白质表达分析中,健康样品比染病样品新增了一些条带。几种氨基酸含量比较结果显示: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染病样品的高于健康样品。其余四个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都是染病样品比健康样品低。5.对染病槟榔和健康槟榔叶片内源激素含量进行Elisa测定,结果表明,内源激素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的含量,染病样品的要低于健康样品。内源ABA,染病样品高于健康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