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较发达的今天,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生活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不仅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且呈现出“朝阳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伴随着世界旅游业以及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各旅游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区域差异的产生,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条件的差异,重庆市的旅游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对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探讨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之时,研究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文献中发现对较宏观的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的较多,而对较微观的省内区县旅游业发展地区差异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首先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SPSS统计软件运用旅游收入占当地GDP比重的历年均值及变异系数来对重庆市区内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然后本文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重庆市四十个区县的旅游业发展进行层次聚类法分析,分析结果将重庆市四十个区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分为7类:第一类:渝中区;第二类:巫山县、南岸区、北碚区、大足县和巴南区,等五个区县;第三类:奉节县、万盛区、万州区、江北区、黔江区、武隆县、渝北区、酉阳、沙坪坝等九个区县;第四类:石柱、梁平县;丰都、永川、巫溪、九龙坡、江津、铜梁、涪陵等九个区县;第五类:开县、云阳县、彭水、綦江、璧山、长寿等六个区县。第六类:合川、荣昌、南川、秀山、垫江县和忠县等六个区县;第七类:大渡口区、双桥区、潼南县、城口等四个区县。接着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得出影响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因素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区域人力资本量、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服务设施等七个因素,最后根据重庆市的具体实际对四十个区县分成的七类地区提出促进重庆市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