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布劳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在受着某种明的、暗的,能带来奖励或者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不例外,他们之间的社会交换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综合了日常以及家庭活动中父母与子女所表现出的情感、思想、行为、观念等。微信发展至今已经8个年头,正如微信官网上所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渐成为家庭代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对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老年人生活与养老问题、家庭内部的代际互动、代际交换的影响因素、代际情感交流,涉及微信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跨学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以18岁以上的微信群体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究微信使用对家庭社会交换特性及交换资源的影响。本研究的自变量为微信使用强度、使用功能和使用动机,因变量为家庭社会交换的四个特性:交换基础、交换理性、不均衡性、公平互惠,以及社会交换资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微信使用强度、使用功能和使用动机对交换基础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且获取信息动机的影响最大,该动机越强,交换基础越强;(2)微信使用强度、使用动机对交换理性的影响十分显著,自我表露与消遣动机影响最大,该动机越强,交换理性越强;(3)微信使用功能、使用动机对不均衡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且信息与生活便利功能影响最大,该功能使用越多,不均衡性越强;(4)人际交往动机对公平互惠影响十分显著,该动机越强,公平互惠程度越高;(5)与父母微信交流的时长、频率对感情、思想资源和微信互动影响显著。时长越长,频率越高,资源交换越多;(5)人口统计学与社会结构变量会影响家庭社会交换,但影响不大:男性、非学生、博士群体的交换基础更低;月收入越低,交换理性程度越高,男性的交换理性程度更高;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群体的家庭社会交换不均衡性更低;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城镇的群体的家庭社会交换公平互惠程度更低;母亲文化程度对感情资源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群体的思想资源交换更少;文化程度为博士的群体的微信互动更少。另外,文章总结了微信影响下的家庭社会交换的特点:(1)感情资源为主,交换更频繁;(2)信任感更具象化,但面临挑战;(3)理性与亲情并重,交换不平衡;(4)亲子地位趋于平等,但父母权威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