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塑性变形复合挤压有限元模拟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细晶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保持韧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反复镦挤(Cyclic Channel Die Compression, CCDC)和等径角挤压(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都能够在不改变材料横截面积的情况下使变形试样积累较高等效应变,从而使块体材料的微观组织得到有效细化。根据该特点,将反复镦挤和等径角挤压工艺结合,提出CCDC—ECAP复合挤压大塑性变形工艺来制备超细晶材料的新思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等径角挤压及复合挤压过程中应力场、应变场、金属流动速度场、挤压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过复合挤压二道次以后,试样的最大等效应变能够达到10.1,而单一的ECAP二道次挤压效应变为7.82。且通过CCDC—ECAP变形后,等效应变分布比单一的ECAP变形要均匀。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平台,建立等径角挤压、复合挤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等径角挤压和复合挤压进行了2个道次的模拟分析,进一步探索6061铝合金在复合挤压法制备块体超细晶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弄清楚了6061铝合金在复合挤压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金属流动特点、大小和分布以及它们对制备超细晶铝合金的影响。由等效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分析了在变形过程中出现裂痕甚至断裂的原因,分析发现,在CCDC-ECAP变形中,在工件前端应力较为集中,变形区存在较大的拉应力,由此推测出多道次复合挤压变形后工件前端会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可以再加工道次之间采取去应力退火及减小试样与模具之间的摩擦来解决试样在变形中断裂的问题。对350℃×2.5h均匀化退火的6061铝合金分别进行了2道次等径角挤压及复合挤压实验,测量了复合挤压两个道次的挤压力,发现计算的挤压力同测量的挤压力非常相近,说明计算过程选取的参数较为准确,为模拟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挤压速度等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实验支持。通过分析两种变形工艺路线可知,CCDC-ECAP工艺在晶粒细化效果方面好于ECAP,二道次变形后,有部分晶粒尺寸接近3μm。同时在提高屈服强度等方面也较ECAP有效,CCDC—ECAP挤压一道次后屈服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增长,由86MPa增长到124MPa,增长了约1.5倍。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多,硬度和强度呈上升趋势,经过四个道次挤压后,屈服强度增至245MPa。对6061铝合金进行一道次大塑性复合挤压变形微观组织演变有限元模拟,发现经过一个道次的大塑性CCDC—ECAP复合挤压变形后,试样积累了大的塑性应变,原始粗晶沿变形带破碎,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但是效果不明显,可以通过多道次的大塑性复合挤压来制取块体超细晶铝合金。与ECAP变形工艺相比,CCDC-ECAP工艺路线在细化晶粒与提高力学性能方面为较为优异。CCDC-ECAP工艺路线将是可作为后续深入研究中优先考虑的复合挤压加工工艺路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2、6、12小时,1、2、3、7、14和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尤其在公路运输方面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路面上行驶的车辆载重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科学的涵洞基础设计以及地基处理,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本文主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组分材料性能为基础确定SMC材料平面及交叉方向热弹性能的计算预测方法。将SMC材料模型看作对称的三层复合材料结构 ,因此采用经典的层板理论来探讨SMC的有
本文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湿法成型GMT材料中纤维含量及助剂用量与其力学性能对应关系的模型,得出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材料组分数据,提高了试验工作效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增长,对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和原材料标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乳化沥青首先简要介绍了乳化沥青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材料相比的优势,然后探讨了
变压器作为变电站设备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安装与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以确保变电站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对变电站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各要点进行了分析,
P6即Oracle PrimaveraP6(以F简称P6),是指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的企业级项目管理产品,它适用于高科技及电信、检修与维护、金融服务、空间与国防、政府及公用设施、咨询与专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