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无线智能设备数量的高速增长和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资源匮乏成为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引入全双工技术和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蜂窝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与此同时系统内干扰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高效的干扰控制算法能够降低系统干扰并提高频谱效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论文围绕全双工蜂窝D2D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场景,深入开展干扰控制算法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智能设备数量的高速增长和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资源匮乏成为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引入全双工技术和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蜂窝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与此同时系统内干扰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高效的干扰控制算法能够降低系统干扰并提高频谱效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论文围绕全双工蜂窝D2D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场景,深入开展干扰控制算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针对全双工蜂窝与全双工D2D用户间的“一对一”资源共享场景下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分配的干扰控制算法。在保证蜂窝用户最低传输速率要求下,构建了以最大化D2D链路和速率为目标优化问题。由于该目标优化函数为非凸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约束条件变换,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凸函数之差的结构,并采用一阶泰勒展开将作差部分线性化,将非凸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凸函数,并采用迭代算法来进行功率求解;另一种解决方案则是利用D2D通信在高信噪比传输的一种近似算法,根据不同的功率可行域进行相应目标函数的功率求解。结果表明,在保证D2D链路传输的高信噪比条件时,两类方案均能提高D2D链路的和速率。第二,针对蜂窝D2D通信系统,提出了面向全双工直传、半双工直传、中继协助全双工、中继协助半双工这四种D2D工作模式的联合功率分配与模式选择的干扰控制策略。在保证蜂窝和D2D链路的最低速率要求下,以D2D链路和速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不同模式下的功率优化问题,采用迭代以及一维搜索算法进行模式选择和相应模式下的D2D用户的发送功率和速率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信道状态下,通过模式选择可以获得更高的D2D和速率。综上,本文研究了全双工蜂窝D2D通信系统的干扰控制算法,能有效提升D2D链路传输速率,为全双工技术在蜂窝D2D系统中的应用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油气田海外市场的不断开发,国际标准的使用日趋频繁,掌握国内外标准中对材料要求的差异十分重要.在工程设计中,防止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脆性断裂是材料选择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碳钢材料,但国内外标准对于碳钢材料的温度使用限制存在差异,有必要针对碳钢材料在低温环境应用进行对标分析.对工程设计中常用的碳钢材料在标准中的冲击试验要求和设计规范中的最低使用温度进行总结,对GB/T 20801.2—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和ASME B31.3—2018《工艺管道》中碳钢材料的冲击韧性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在诸多天然气脱硫工艺技术中,吸附脱硫法因其具有简单、便捷、经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为了考察吸附脱硫法对天然气中多组分有机硫的脱除效果,针对高含硫天然气中的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羰基硫、二硫化碳、甲硫醚和噻吩等7种有机硫组分,采用13 X分子筛为固体吸附剂进行同时脱除实验,利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压力、气空速以及再生次数对有机硫在吸附剂上穿透硫容的影响.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可知:7种有机硫组分在13 X分子筛吸附脱除过程中存在吸附竞争现象;13 X分子筛对硫醇、甲硫醚和噻吩的脱除性能均较好,可用于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激增。但是6GHz以下的授权频谱资源十分稀缺,难以持续满足移动数据流量的需求。第四代移动信息系统(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4G)引入非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技术将授权频段的数据流量卸载到非授权频段提高网络容量。第五代移动通信系
原油储罐自动脱水器是在储罐生产运行中用于切水的重要设备,其选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原油脱水指标能否达标.在分析原油储罐自动脱水器脱水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对其选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原油储罐脱水应选择自动脱水方式;2)对于密度和黏度变化大的油品以及重质油品,建议选用不受限于稳定油水界面、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的液柱谐振式管道式自动脱水器;3)对于油水分层明显的清洁轻质油品,建议选用不易受乳化层影响、油中水含量易于检测的机械浮球式缓冲罐式自动脱水器.研究成果可为原油储罐自动脱水器的选型方案提供借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应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广泛和严重。现今,网络攻击的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分散性的攻击模式逐渐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持续性攻击模式。这种模式的网络攻击不易被检测,危害性大,并且通常会留下后门程序便于进行后续网络攻击。WebShell是一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后门程序,是网络攻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攻击者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