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与其伴生菌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营养、混合发酵及菌种复壮等方面对猪苓和伴生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不同碳、氮源及其浓度对猪苓、伴生菌和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猪苓和伴生菌的混合发酵条件和猪苓菌种的复壮.采用液体培养对猪苓、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生长进行研究表明,对于氮源来说,无论是混合培养还是单独培养,氮源的种类及浓度分别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氮源的种类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生物量的影响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每种菌均是如此.经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3%KNO3和1%酵母膏为三种菌共培养最好的氮源,3%酵母膏为最差的氮源.单独培养时,1%蛋白胨为适合猪苓生长的氮源,对生物量的积累明显,1%酵母膏为最适合伴生菌生长的氮源,各浓度蛋白胨与1%酵母膏为适合蜜环菌生长的氮源.综合考虑,选择1%蛋白胨为适合三者生长的氮源.猪苓及伴生菌的最佳碳源均为3%的葡萄糖,它们与对照相比,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蜜环菌的最佳碳源及浓度为各浓度的果糖和3%的葡萄糖.综合考虑,3%葡萄糖是三者都比较适合的碳源.为了猪苓和伴生菌混合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本文对猪苓和伴生菌的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二者混合发酵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作为诱导物的伴生菌加入前的培养时间、伴生菌的加入量、猪苓在添加伴生菌之前的培养时间及二者混合后的共培养时间等.结果表明:在猪苓与伴生菌的混合培养系统中,伴生菌培养的初期(5天)加入对数期的猪苓中,可以得到最多的生物量;伴生菌以50mL加入时效果最好,猪苓在加入伴生菌之前培养15天为宜,二者共培养的适合时间为30天.各组所得菌丝体的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与相应生物量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所得工艺条件的可靠性.单独培养的猪苓及伴生菌菌丝中均未检测到猪苓酮,而在猪苓与伴生菌单独培养15后再转入共培养30天后可从菌丝体中检测到猪苓酮,推测可能与伴生菌促进猪苓菌核形成的机理存在密切联系.在研究过程中,猪苓菌种发生严重退化,表现为菌落分泌大量色素,生长停滞,阻碍了实验的进行,所以对猪苓菌种进行复壮研究.采用加富培养基,即在普通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添加物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木屑、豆粕和玉米粉等添加物能有效的抑制菌落的褐化,使猪苓的生长恢复正常.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设计在具有抗炎作用的取代环戊酮Mannich碱结构中引入抗炎活性基团对甲磺酰苯基,并以对甲磺酰基苯甲醛和环戊酮为原料,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中有11个是2-(E)-(4-甲磺酰基)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认。 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为模型对13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实验结果显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已有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植物主要含有羟基苯乙酮类和单萜类化学成
本文研究了冠心灵颗粒的制剂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冠心灵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
拟人参皂苷F_(11)(PF_(11)),属奥克梯隆型皂苷,是从西洋参中提取出的一种成分。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表明,PF_(11)能够拮抗吗啡的多种药理作用,拮抗吗啡身体依赖、精神依赖的形成,提示其在阿片成瘾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本文主要运用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以大鼠、小鼠为模型动物,考察PF_(11)的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潜能,评价PF_(11)有无滥用倾向。 替代实验结果表明,PF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