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文艺思想论纲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子》文艺思想,虽在该书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却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三部分展开论述:一、道的本体;二、艺术表现论;三、艺术鉴赏论。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其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淮南子》以道家为主,援儒入道。《淮南子》之道与艺术相通,具体表现为“自由”与“心和”。“精神的绝对自由”既是道的最高境界的体现,又是艺术本质所在;“自得”而来的“心和”既是得道的方式,又是乐的本质。《淮南子》道论中大量有关“内”、“外”的论述,还影响到其文质观与形神论。文章第二部分揭示了《淮南子》对于中国文艺理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形成所作的贡献。《淮南子》充分认识到“心”的能动作用,并把它用来分析音乐艺术,其“心感外物”说、“愤中形外”论以及对真为情髓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表现理论。《淮南子》艺术鉴赏论则以“心有所载”为核心,全面分析了艺术接受中创作主体、艺术作品以及接受主体之间的关系。《淮南子》一方面尤为细致地分析了接受主体的复杂性,一方面坚持美的可认识性,主张“中心有主”,呼吁艺术鉴赏中的真知灼见,表达了对“世有知音者”的美好期待。
其他文献
颜师古是一位精通音韵、小学、训诂、校勘、史学等且成就很高的唐代古文献学家,同时更是一位经学大师.他的《诗经》造诣在唐代也是凤毛麟角.本文从颜师古生平、著作及学术渊
《野草》的创作时期,鲁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正处于孤独苦闷、阴暗虚无,同时又进行着悲壮的反抗与人生哲理升华的特殊时期.该文对《野草》的探讨,力图抓住作者在特殊时期的特殊
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小说",对今天的小说发展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罗伯-格里耶可以称得上是新小说作家中最富革命性和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都为小
论文根据王安忆二十多年来的小说创作,从主题表现、精神内蕴、形式探索三个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作家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一章围绕主题表现展开论述,侧重于作品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