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2-0.5%,有4种主要的临床亚型,包括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其中寻常型是最常见的亚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白色鳞屑。银屑病发病部位广泛常伴瘙痒,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与此同时,银屑病常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系统性疾病共存的特点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健康。银屑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诸多不足,故寻找合适的靶点并进行新药开发是研究重点。TNF-α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诱发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针对TNF-α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如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等药物对银屑病疗效显著,但是生物大分子药物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给药方式单一,价格昂贵,长期使用会导致肿瘤和感染风险上升。小分子药物价格低廉、给药方法灵活并可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有效补充,但目前仍缺乏TNF-α小分子抑制剂尤其是外用抑制剂投入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基于细胞死亡模型的高通量筛选发现新型TNF-α小分子抑制剂。探究新型TNF-α小分子抑制剂对TNF-α和银屑病相关炎症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新型TNF-α小分子抑制剂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1、建立TNF-α诱导的HeLa和L929两种细胞死亡模型,使用CellTiter-Glo法检测HeLa细胞活力,使用CCK-8法检测L929细胞活力;2、基于两种细胞死亡模型,利用已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建立TNF-α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平台;3、利用HeLa细胞死亡模型在小分子化合物库中进行初筛,利用L929细胞死亡模型进行复筛,得到可抑制TNF-α诱导细胞死亡的小分子化合物;4、利用TNF-α或IL-6刺激HaCaT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化合物,使用WB法检测NF-κB、MAPK和JA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使用qRT-PCR法检测TNF-α相关下游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5、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尝试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小分子化合物分别通过灌胃或局部给药,依据CSS评分、qPCR、WB、HE染色和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等方法评估小分子化合物对银屑病样皮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通过HeLa细胞死亡模型在小分子化合物库中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31种小分子具有潜在抑制TNF-α诱导细胞死亡的能力;2、通过L929细胞死亡模型对31种化合物中的7种代表性化合物进行复筛,发现泰妙菌素可抑制TNF-α诱导细胞死亡;3、泰妙菌素可抑制TNF-α对HaCaT细胞NF-κB和MAPK通路的激活;4、泰妙菌素可抑制IL-6对HaCaT细胞JAK通路的激活;5、泰妙菌素可抑制 TNF-α 对 HaCaT 细胞 TNF-α、TNFR2、CXCL1、CCL20、S100A9、IL-6和IL-8等炎症因子mRNA的上调;6、在动物实验中,泰妙菌素分别通过100mg/kg和300mg/kg两种浓度灌胃给药均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药效呈剂量依赖性;7、在动物实验中,涂抹5%的泰妙菌素乳膏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建立了 TNF-α诱导的两种细胞死亡模型,并基于一个小分子化合物库建立了一个TNF-α小分子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平台。通过两轮筛选确定泰妙菌素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在细胞实验中发现泰妙菌素可抑制TNF-α和银屑病相关炎症通路蛋白和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泰妙菌素经灌胃给药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而5%的泰妙菌素乳膏的疗效也非常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泰妙菌素可作为银屑病潜在的治疗药物,这拓展了泰妙菌素的应用范围,为下一步的银屑病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