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作为我国经济提升档次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先行示范和“尖兵”的作用。但伴随着我国大多数高新区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高新区公共治理也进入到了后治理时期。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点,需要及时搭配多种公共治理资源,采用不同的公共治理手段,并着眼于长远,以解决公共治理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诸如高新区管理部门的经济开发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矛盾,先期投入大与开发企业不具备城市公共资源支配权的矛盾,高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高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矛盾,高新区与母城相融合的矛盾,等等。因此,选择以我国高新区转型升级为主要背景和内容的高新区公共治理及绩效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在回顾公共治理、开发区公共治理及开发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章重点分析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开发区相关理论、公共治理相关理论和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并提出自组织理论下高新区公共治理机理。第三章从高新区公共治理实践出发,分析了高新区公共治理主体的类型和趋势、高新区公共产品属性及配置情况,并比较分析了高新区公共治理模式类型。第四章在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取得成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新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的紧迫性。第五章确定了对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主体,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及改进型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权重。第六章结合《中国高新区年鉴》数据及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调研数据,在专家调研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56个国家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56个国家高新区公共治理绩效的排名。第七章提出了我国高新区提升公共治理绩效的对策措施,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第八章对全文的内容及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中相关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地方和未来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