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国内收集到的50份野生草莓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性状、染色体数目等观察和分析,对原产我国的野生草莓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27份未确定分类地位的野生草莓资源的形态分类学性状观察及倍性检测,鉴定分属于7个种或类型。2.从山西收集到1份野生草莓资源,经植物学性状观察及染色体数目检测,鉴定其为四倍体种伞房草莓(F.corymbosaLozinsk.);从西藏收集到7份野生草莓资源进行观察,鉴定它们均为四倍体种西南草莓(F.moupinensis(Franch.)Card.),它们中存在雌株、雄株之分。3.从吉林、黑龙江不同地点收集到6份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其育性变化较大,有雌性完全不育、雄性育性正常;雌性育性很差、雄性育性正常;雌性育性正常、雄性完全不育三种类型。我国东北分布的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是草莓资源的新类型。4.不同野生种匍匐茎上幼苗着生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除第一节外,以后各节位均着生幼苗,包括森林草莓、黄毛草莓、东北草莓、东方草莓、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等;另一类是只有偶数节上着生幼苗,奇数节着生鳞叶或抽生二次枝,包括绿色草莓、五叶草莓、西南草莓、伞房草莓等。5.我国分布的四倍体东方草莓和二倍体东北草莓果实的氨基酸含量高达27.66μmol/g和27.64μmol/g,是栽培草莓的3倍左右。自然五倍体野生种果实香味浓郁,甜酸适口,氨基酸含量高,固酸比高。它们是重要的育种资源,可加以利用。6.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草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占全世界草莓属20个常见种的一半以上。本文对我国自然分布的草莓属11个野生种的分类学性状进行了观察和总结,并列出了它们的分类检索表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