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2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可见,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汽车市场的红火,必然带动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众所周知,在成熟的保险市场的美国,汽车保险占整个产险市场个人险的80%左右:自从2000年以后,我国车辆保险收入在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已达到6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渐增加,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的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如何制定合理且足够有吸引力的费率结构已经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采用奖惩系统来厘定汽车保险的相关费率。在我国,奖惩系统又称为无赔款优待系统,主要是根据驾驶员的索赔记录来确定其续期保费。对索赔少的被保险人收取相对低廉的保险费,以使他们继续在本公司投保,对于索赔记录较多的被保险人收取较高的保险费,这不仅体现了保险价格的公平性,还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历史数据不详,经验费率不足,导致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在车险费率实施市场化以后出现了相对混乱的局面:保险公司开始不计成本地压低价格,用折扣和提高手续费的方法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全行业的价格大战。现在保险公司虽然开始注重效益、回归理性经营,但是车险费率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车险费率中,奖惩系统是在掌握不同投保人的索赔次数之后,调整保费,使其与每个投保人的风险相对应,从而激励投保人提高安全意识,规避风险。原理上奖惩系统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起了预防和抑制作用,但是实际上奖惩系统发挥的作用远不如预期的那么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未来的汽车大国里,如何设计更适合中国车险市场的奖惩系统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成熟保险国家的奖惩系统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车险市场奖惩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改进建议,在实务和学术中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这一课题目前整体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是机动车辆保险与奖惩系统概述,以介绍机动车辆保险为切入点,先后介绍机动车辆保险的分类、定价因素、风险分析。然后引入奖惩系统,对考虑索赔次数以及考虑索赔额的奖惩系统进行分析。第三章是从国外奖惩系统实践看我国的奖惩系统,本章中引入比较成熟保险体系国家的奖惩系统,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优缺点,以及能被我国奖惩系统借鉴的地方。系统介绍我国奖惩系统的整体发展过程,以及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和06款、07款的奖惩系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介绍奖惩系统的严厉性指标、稳定速度、系统弹性等评价标准,并对我国人保、平安、太平洋、华安、中华联合的奖惩系统进行严厉性分析。还对现行了2007版的奖惩系统进行分析。第五章是我国奖惩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在本章中总结上述两章所阐述的我国奖惩系统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给出的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后从精算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共有一下几点:(1)本文在对已经成型的改进方案进行总结的前提下,提出了把事故责任和赔付率考虑到奖惩系统中去,以使奖惩系统更加完善。(2)本文把违章记分的分数作为决定续期保费的重要因素,对被保险人的隐性风险加以考虑。(3)保险欺诈一直是被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提出把保险欺诈加入奖惩系统之中。当然本文还存在着众多的不足,比如由于笔者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的不足,对新的奖惩系统的建模不够完善,而且有些因素笔者仅能提出将其考虑到奖惩系统中去,而并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模型进行必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