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窄波成像技术下慢性胃炎胃黏膜改变及临床病理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系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在各类胃病中居于首位,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按1996年,多国病理学家共同提出新悉尼系统分类法(updated Sydney system,1996年),主要分为非萎缩性胃炎(以往称浅表性non—atrophic)、萎缩性胃炎(atrophic)和特殊类型(special forms)三大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之一(precancerous lesion),其常合并肠化,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经长期演变,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胃癌。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采用内镜加胃黏膜活检的方法。普通内镜由于受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限制,常难以发现萎缩病变较轻的病例,加上萎缩性病变多呈散在性灶状分布,局部取材活检也难以反映全貌。此外,受组织切片方向的影响,不少标本显微镜下不能看到黏膜肌层,以致诊断的准确性不高。 高清晰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及窄波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等作为消化内镜的新技术,优势在于在图像增强的情况下有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根据黏膜的变化可以更加有选择性地进行取材活检,以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同时通过在近距离、放大模式的观察下,通过区分黏膜微细形态和毛细血管的形态有助于早期判断病变性质。 目的:本临床研究应用高清晰放大内镜及窄波成像技术(NBI—ME)对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患者观察其胃黏膜微细的结构变化,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胃小凹(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形态分型,分析其内镜下形态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了解其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NBI—ME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以提高镜下诊断率。 对象及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因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暖气、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而行胃镜检查的病例,均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排除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禁忌症,消化道出血、糜烂、溃疡、进展期胃癌及2周内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制酸剂、黏膜保护剂的患者均未列入本研究。登记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主诉临床症状、体征、服药情况等资料。通过Olympus公司连接有EVIS系统的主机(该系统可调整窄波成像模式对胃黏膜进行观察),采用Olympus GIF Q—2402电子放大内镜,对全部病例先行常规内镜检查,详细描述胃黏膜的形态特点,再转换高清晰放大功能,启动窄波成像模式,详细观察胃黏膜微细的结构变化及微血管形态,再于相应部位取活检送病理,将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以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入选病例67人,观察及取材活检201个部位,其中男性21例,女性46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7.8±10.8岁;(2)窄波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形态可分为A型(点状)、B型(短棒状)、C型(树枝状)、D型(斑块状)及E型(绒毛状)5种基本类型,胃小凹基本形态与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0.527、0.558、0.597和0.360,P<0.01)存在正关联性;(3)窄波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指标中,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91.7% vs94.5,P>0.05),符合率、敏感性均优于普通内镜(91.0%vs62.7%,90.3% vs25.8%,P<0.01),窄波放大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0;(4)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三种集合静脉分型R型(规则型)、I型(不规则型)、D型(消失型)与其存在正关联性(Pearson列联系数为0.607,P<0.01),三种类型的Hp感染率分别为R型8.5%(4/47),I型92.3%(12/13)和D型71.4%(5/7),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窄波放大内镜对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89.6%,敏度性81.0%、特异性为93.5%,Kappa值为0.754,与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1、胃小凹基本形态分型与慢性胃炎中的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程度、异型增生存在正关联性。 2、胃小凹基本形态分型中的D型、E型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关系密切。 3、在轻度萎缩病例诊断中,窄波放大内镜优于普通内镜。 4、集合静脉形态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无Hp感染的胃黏膜的集合静脉呈R型,而Hp感染后的集合静脉则呈I型或D型。窄波放大内镜可以指导侵入性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膜材料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将36只新西兰兔分随机为a、b、c共3组,每组12只,于冠状缝后,中线右侧用电钻磨1骨窗,暴露硬脑膜并
目的:研究CHD患者PCI术前术后血浆ox-LDL的变化和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血浆ox-LDL的影响。  方法:  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非CHD组和CHD组,后者依据是否行PCI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