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和流通国际化的客观经济现象,是适应生产力跨国发展要求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工具,各国都试图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中获取超出国界范围的国际利益。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步入正轨,尤其是在1998年“走出去”战略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众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中,汇率目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2005年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开始了人民币的趋势性升值过程。中国的货币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升值压力,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升值2%,其后又不断升值,期间虽有波动,但从长远趋势看,人民币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本文以日本、中国为研究对象,考察一国货币的趋势性升值对该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异同,结合中国的国情,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日本和中国的汇率升值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直接总量的增长,但是汇率升值对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对投资母国的产业结构又产生了一定的调整作用。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我国应抓住汇率升值的机遇,改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