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和田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阿尔金山的若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和田玉产地之一,显示良好的成矿及找矿远景。然而由于阿尔金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对该区和田玉的研究,特别是对和田玉矿床成因、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综合应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若羌地区和田玉矿床进行系统研究,补充该区和田玉矿床的研究空白。英格里克所产玉石带黄色调,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成分,次要矿物含量很少,显微结构以变晶结构为主。矿区出露的主要岩石为白云质大理岩和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是D-type类型。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投图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和田玉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推测此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白云石大理岩成因矿床。岩相学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和田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成岩阶段、成玉阶段和成玉后阶段。宝石级黄口料全岩化学成分分析显示Fe3+,Fe2+,Ti,Mn对黄口料致色有重要影响。从变异系数和谱学分析上看,Fe3+,Fe2+可能是黄口料呈色最重要因素。扶果岭矿区主要产出青玉和糖玉,主要矿物是透闪石,次要矿物包括透辉石和绿帘石,玉石以鳞片状变晶结构为主,此结构影响扶果岭和田玉结构的均一性。矿区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呈“M”型四分组效应,表明岩石经历了热液作用。花岗岩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演化过程,首先是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在岩石演化后期又经历了热液改造作用,并固结成岩。花岗岩属造山期花岗岩,为同碰撞产物,其形成时代应为早古生代,可能是奥陶纪敦煌陆块与阿尔金碰撞造山的响应。矿区出现的粉色脉岩推测是花岗岩蚀变而成。扶果岭花岗岩中的锆石为热液锆石。本文认为岩石热液锆石年龄能够被用来约束玉石形成年龄,理由如下:1)花岗岩与玉石在空间上密切相关,2)交代花岗岩的热液适合和田玉形成,3)热液锆石的形成温度与和田玉的形成温度契合度很高,4)热液锆石年龄不早于花岗岩的侵入年龄,测得的数据和理论数据没有悖论。因此推测该区和田玉形成年龄上限是471±16 Ma。
其他文献
介绍了自行研制成功的既可用于建筑材料和环境空气放射性检测,又可以进行现场石材勘探、评价,还可用于核设施周围环境以及事故发生情况下γ剂量进行监测的放射性检测仪.该仪
丁格尔(Edwin John Dingle,1881—1972)的《徒步穿越中国》(Across China on Foot,1911)是西方人二十世纪有关中国西南地区众多游记中的一部,但囿于丁格尔的较低知名度,游记
在分析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 ,引用了自相关相似距离的概念 ,讨论了自相关相似距离对噪声和有噪信号的描述 ,并据此总结出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地震信号端点检测方法。给出了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阐述了检测阈值的确定方法 ,并对此方法以及时域波形包络和人工查走时表地震信号端点检测方法得到的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即使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 ,采用本算法仍能较准确地检测出地震信号的端点位置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并将于10月1日起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船型标准化率将达到
会议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视网膜容积参数,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容积的变化特征,以及其黄斑参数是
快中子脉冲堆是一种可超瞬发运行的链式反应堆,在研究裂变反应堆瞬态物理过程和中子动力学过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快中子脉冲堆的动力学过程与特性,推导了动力学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选取今日头条APP为研究平台,通过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研究自媒体时代乡村文化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探究乡村文化短视频用户的使用现状、需求满足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自媒体如何更好传播乡村文化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本研究选取来自今日头条中传播效果较好的8位“三农达人”在2019年1月至6月期间发布的原创乡村文化短视频为全样本,各选择其播放量排名前十的视频——共8
研究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核电子学中的应用。通过软、硬件技术的结合,完成虚拟核仪器——多路定标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