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想象力:海德格尔的康德解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的说来,海德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解读是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基础,以存在问题为牵引,以在康德哲学中获得一个关于一般存在问题的基本视域—时间,从而将康德的先验哲学与他的存在问题关联起来。本文依托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读文本,通过现象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从康德先验哲学的具体思想出发,并结合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康德的解读,回答了康德先验哲学的基本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与此相关,本文重点解读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概念分析论部分,对先验哲学中的“时间本身何以可能”、范畴的起源与本质、时间与“我思”、时间与自我以及“主体何以可能”等具体问题做出了回答,力求从对康德先验哲学的具体分析中来引出时间问题,以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关联起来。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追问与回答,从根本上呈现了康德哲学中发生的基本的思想事件—时间。从而表明,海德格尔对康德先验哲学的解读的主题就是对康德哲学中时间的时间性本质的追问—先验哲学只有作为一种存在论的现象学才是可能的。由此出发,本文论述了康德哲学中的存在问题,并初步指出“时间”这个视域的获得同时也给康德哲学本身赢得了一个起源,使康德的先验哲学具有了其基本的内在决定性原则,同样也使康德的先验哲学获得了一种存在论的支持。本文最后指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读所展示出的康德的运思维度。本文只是对康德先验哲学的一次存在论解读的尝试,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苏格拉底在古今之争中的临界思想身位入手,通过关注柏拉图《王制》的整体情节来解读“洞穴”影像,进而揭示苏格拉底-柏拉图路向的哲学如何借助“逻格斯”的迂回辨证
在儒家性命之学的历史上,中唐时期的李翱,是继孔子、子思、孟子之后,第一位相对完善且系统地提出儒家凡人成圣思想体系的人,这在儒家性命之学的千年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子》作为一部道家思想文献,自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文子》残简以来,经过学界多年的研究与探索,证明了其是汉代前已有的一部道家思想文献,它的重要的研究价值得以凸显
传统家庭伦理来源于儒家伦理思想,而现代家庭伦理来源于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儒家伦理肯定人的善良天性,由于受到外界影响容易偏离,必须通过修身养性保持善良本性,行“孝”则
本文在综合现有的各种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制度和技术的内涵进行界定,并由此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概念之内涵深入探究,初步构建了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