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建设项目的增多,伴随出现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日益复杂,桩基负摩阻力在不同工况及土层条件下差异很大。为深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区域性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桩基负摩阻力的特性,避免直接应用相关技术规范造成的偏差,结合荷载传递法与试验研究法,对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桩基负摩阻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参考大量资料,结合室内试验,研究西安某区域自重湿陷性黄土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影响权重,选取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塑性指数建立该区域黄土自重湿陷系数的预测模型。(2)应用模糊数学法评价该区域黄土的湿陷性,建立天然含水量及天然孔隙比与黄土自重湿陷系数间模糊关系矩阵,利用模糊近似推论,通过信息集中,进行误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评价研究区域黄土的湿陷性。确定其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Ⅱ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3)基于荷载传递法,选取双折线传递函数,建立了考虑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引起负摩阻力效应的单桩受力模型,假设土层浸水沉降曲线符合直线或指数分布,推导出在荷载、浸水、荷载及浸水共同作用三种条件下摩擦型单桩的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以及桩身轴力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例,分析土层性质及桩身参数对桩身受力的影响。(4)选择西安某区域进行了试坑及桩基浸水试验,得出该地区地表累计沉降曲线随土层深度变化呈指数分布。试坑各截面均呈高斯分布,试坑地表沉降量从试坑中心向试坑外方向逐渐减小,据此可确定试坑浸水影响范围;对比天然状态及浸水条件下桩身轴力及桩侧阻力的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浸水对自重湿陷性黄土中单桩受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