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废弃物改良吹填土机理与效果的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加剧,沿海地区吹填造陆应运而生。然而滨海地区吹填土结构不良、质地粘重、含盐量高、通透性很差,很难开展园林绿化。同时,各地区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向吹填土中掺拌适量的工农业废弃物对其进行改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脱盐改土的土柱模拟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探索适宜的掺拌物料和掺拌比例,随后再进行双因素混合掺拌土柱试验,对改土的机理和效果进行测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独掺拌麦糠以体积比20%为佳,通过物理改良明显的改善了吹填土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渗透速率,最终淋溶液的pH值上升到9.0左右,电导率在前40h下降迅速。2.单独掺拌脱硫石膏以质量比1~2%为佳,通过化学方法改良对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中的盐离子,抑制土壤碱化有显著效果。最终淋溶液pH值最高仅为7.8,电导率在前30h下降迅速。3.混合掺拌土柱试验以处理3(1%脱硫石膏+20%麦糠)最佳,改良后湿润峰运移的速度大大加快,仅用14h就能到达40cm的土柱底端,透水速率是对照柱的18倍。对照柱内湿润峰运移十分缓慢,因土粒膨胀导致后期淋洗几乎停滞。4.对混合掺拌土柱试验的淋溶液电导率和全盐量进行分析,整个脱盐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快速脱盐、慢速脱盐和基本稳定,前期的洗脱效率极高。淋洗过程中各处理淋溶液的pH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处理3渗滤液全盐量y(g/L)与电导率x(ms/cm)线性拟合关系式为y=0.9212x-0.743(R=0.9984)。5.淋洗结束时土柱内土壤总盐的淋洗效率在90%以上,其中Na+和Cl-高达98%,CO32-,HCO3-,SO42-略有增加,在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之内,土柱内土壤的pH值均在7.5~7.7之间,有效防止了脱盐碱化现象的发生。6.最佳的处理3总用水量为4460mL,淋洗完全用时54h,土水比为1:1.42,单位时间内淋溶液体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改良后的土壤上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生长状况良好,改良后的吹填土能够满足草本植物生长的基本需要。
其他文献
生物质是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吸引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焚烧相比,热解是对废弃生物质进行回收利用的有效手段。生物质的热解产物主要包括生物炭、生物油和热解气。热解气富含小分子碳氢化合物。本论文将热解气作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碳纳米管(CNTs)材料。不仅实现了废气的资源化,还降低了传统CVD法制备CNTs的经济成本。1、生物质热解产生的尾气通常随着惰性载气一起排入
深海工程装备逐渐成为海工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用于制造深海海工装备关键部件的高强度海工钢必须具备良好的低温强韧性和焊接性。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了 一种Fe-Cr-
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离子液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催化、材料和电化学等。随着离子液体的广泛应用,其生物毒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离子液体急性毒性的研究有了许多报道,但对离子液体慢性毒性的研究仍较少。本论文主要研究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慢性暴露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秀丽隐杆线虫对咪唑类离子液体可能的解毒机制。首先,本论文比较了急性和慢性暴露对
随着耐热性材料的需求增加,半芳香聚酰胺凭借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工业化生产的半芳香聚酰胺品种主要有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和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A9T)。其中PA6T的熔点高于其热降解温度,很难实现熔融加工成型;而PA9T的生产成本过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本实验室自2002年就开始了对长碳链半芳香聚酰胺的研究工作,
冲蚀磨损是指流动介质中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对材料表面的反复冲击并最终造成材料损失的磨损现象。水利机械、泥浆泵、杂质泵、火电厂脱硫管道等的过流部位都存在固液双相流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