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加剧,沿海地区吹填造陆应运而生。然而滨海地区吹填土结构不良、质地粘重、含盐量高、通透性很差,很难开展园林绿化。同时,各地区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向吹填土中掺拌适量的工农业废弃物对其进行改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脱盐改土的土柱模拟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探索适宜的掺拌物料和掺拌比例,随后再进行双因素混合掺拌土柱试验,对改土的机理和效果进行测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独掺拌麦糠以体积比20%为佳,通过物理改良明显的改善了吹填土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渗透速率,最终淋溶液的pH值上升到9.0左右,电导率在前40h下降迅速。2.单独掺拌脱硫石膏以质量比1~2%为佳,通过化学方法改良对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中的盐离子,抑制土壤碱化有显著效果。最终淋溶液pH值最高仅为7.8,电导率在前30h下降迅速。3.混合掺拌土柱试验以处理3(1%脱硫石膏+20%麦糠)最佳,改良后湿润峰运移的速度大大加快,仅用14h就能到达40cm的土柱底端,透水速率是对照柱的18倍。对照柱内湿润峰运移十分缓慢,因土粒膨胀导致后期淋洗几乎停滞。4.对混合掺拌土柱试验的淋溶液电导率和全盐量进行分析,整个脱盐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快速脱盐、慢速脱盐和基本稳定,前期的洗脱效率极高。淋洗过程中各处理淋溶液的pH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处理3渗滤液全盐量y(g/L)与电导率x(ms/cm)线性拟合关系式为y=0.9212x-0.743(R=0.9984)。5.淋洗结束时土柱内土壤总盐的淋洗效率在90%以上,其中Na+和Cl-高达98%,CO32-,HCO3-,SO42-略有增加,在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之内,土柱内土壤的pH值均在7.5~7.7之间,有效防止了脱盐碱化现象的发生。6.最佳的处理3总用水量为4460mL,淋洗完全用时54h,土水比为1:1.42,单位时间内淋溶液体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改良后的土壤上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生长状况良好,改良后的吹填土能够满足草本植物生长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