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汉至晋末,五言诗篇无定制。南朝时期,诗歌的篇制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诗歌篇幅逐渐缩短,由长篇为主趋向于短篇为主,至后期五言八句诗高居榜首。八句式篇制的演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各个时期,八句式的发展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发轫期,诗人开始有意摸索八句为篇;发展期,四句式、八句式、十句式都有一定的发展;成熟期,经过两次飞跃之后,八句式成熟定型。 影响诗歌篇制的原因复杂多样,从内因来说,对偶技法的提高有助于诗意的表达与诗歌结构的紧凑,并影响诗歌篇幅的长短;从外因来说,南朝特定的社交场合促进了八句式的发展,同用八句式作诗来交流,有利于诗人较量诗艺与相互认同、增进友情。 南朝五言八句式乐府诗成为大宗,主要来源于汉魏乐府以及南朝民歌。南朝诗人继承了汉魏乐府的爱情题材及某些八句乐府诗的写作手法,并大量沿用汉乐府古题来创作五言八句式乐府诗;而且,还向南朝乐府民歌学习,深受其题材、形式及语言的影响,自制新曲、自创新题,创作五言八句式乐府诗。诗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同时受到“声律说”的影响,讲究声律和谐。 南朝五言八句诗具有两大特点:从形式上说,多采用组诗形式,大部分五言八句诗可以归属于不同类型的组诗中;从内容来说,主要有咏物诗、宫体诗与山水诗三种。 八句式从各种篇制中脱颖而出,成为南朝后期五言诗创作的首选形式。八句式篇制与声律、对偶的有机结合,至南朝后期,出现了一些完全符合唐代格律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