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而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是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的前期过渡阶段,代表了正常血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糖耐量异常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可有效控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规律的运动锻炼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控制血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简便易行的有效干预措施,致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限制了规律运动活动在控制血糖水平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微信软件普及较快,其中微信运动记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锻炼及出院患者的随访研究,但是,通过微信计步器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运动情况,进一步探讨其对患者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微信计步功能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行为活动情况,评价其干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使用微信计步功能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及查体中心诊断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估患者基本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给予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指导,电话随访定期复查;同时帮助其下载并开启手机微信软件中的微信计步功能,但未给予活动方案指导。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基础上,为患者下载并开启手机微信计步功能,由研究人员指导患者应用微信计步功能,并在研究中由此指导患者饮食、运动锻炼时间和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于微信计步干预3个月及9个月后的生活方式、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患者的运动活动量、BMI计算及生活方式由专业研究团队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生活方式:微信计步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于3个月及9个月时,每日步行步数、每周超过5次锻炼次数的患者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患者进食主食量超过6两的患者人数较干预前显著性减少;规律饮食的人数较干预前亦显著性增多,但两组患者的荤素食饮食习惯无明显差异。(2)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微信计步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MI在3个月及9个月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干预组患者的BMI呈现下降趋势。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于3个月时出现显著性降低,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至9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类似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于干预措施实施3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干预时间至9个月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性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结论与对策建议:采用微信计步作为糖耐量异常患者运动管理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运动活动量;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进一步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因此建议将微信计步作为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