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储备调控政策模拟与规模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粮食危机在全球上演,虽然我国自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了9年连增,粮食储备充足,供需稳定,维持着95%以上的自给率,但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比较效益下滑、生产资源锐减与需求刚性增长等多重新的挑战,给新时期政府制定粮食储备调控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粮食安全新形势下,明确粮食储备调控目标,制定合理的储备调控政策,优化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宏观调控作用,既是对粮食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又在实践上对稳定我国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古典主义学派与结构主义学派关于粮食储备调控目标争议的焦点,以均衡理论、宏观调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粮食储备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运用数理经济分析方法构建我国粮食储备调控理论模型,并以我国稻谷市场为例,模拟不同调控目标下的稻谷储备调控过程,同时从成本效率、持续调控能力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对不同调控目标下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以清晰界定我国粮食储备调控目标,制定合适的储备调控政策。其次,本文基于差额模型并运用波动指数法,分别对不同调控目标下四种设计方案的应持有储备规模进行测算,并从调控目标和调节方案两个维度进行比较验证以测算出合理、适度的储备量,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论显示,就粮食储备目标而言,同以稳定价格为储备调控目标相比,无论是在成本效率、持续调控能力还是社会福利等方面都表明以粮食安全作为储备调控目标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就粮食储备调控方式而言,同以价格波动为依据进行调控相比,以产量波动为依据进行调控的方式更具可操作性,所需成本相对更低,具有一定优越性。就储备规模而言,对以粮食安全为调控目标下的四种不同调节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方面对粮食安全水平要求越高,所需的粮食储备规模越大,财政支出越高;另一方面根据政策倾斜需要,设计不对称的粮食吞吐调节方案,调控效果会更明显。因此,我国应以粮食安全为储备调控目标,选择以产量波动为依据的调控思路,确定最优储备调控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全新的视角对粮食储备调控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从粮食储备调控目标的争议焦点出发,通过构建储备调控理论模型,对两大调控目标及对应的调控思路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为界定我国粮食储备调控目标,确定最优储备调控政策予以有力的实证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比较四川省凉山城乡地区彝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自然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07年7月至8月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区及两个乡村的
我国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南北水资源总量比例为4: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大量的土地资源分布在我国北方,南北方可耕地面积比例约为2:3。我国人口为世界人口的22%,赖以生存的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村人力资源的匮乏严重与质量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在各国的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它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 一、无声的旋律宇宙,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时间与空间。时间,意味着无尽的过去与无尽的未来;空间,意味着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个世界。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离开了时间,空间
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众多微信号中脱颖而出,探求其成功之道,可以发现以罗振宇为代表的团队具有强烈的用户意识。笔者从用户视角入手,通过信息需求、人际资源和建立连接三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目前,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新生代员工(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企业的主力军。然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面对新生代员工时却出现"管理失灵"的现象。如何针对新生代这一特殊的群体实施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Cd34、mcp1的表达特征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另选甲状腺良性疾病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
价值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指引。价值问题成为当代哲学和法学研究的轴心,其动力既来自价值对学科和实践的核心作用,也来自多元复杂背景下价值冲突的不同关切。冲突法价值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