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慢性ITP与急性ITP,慢性ITP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临床表现或明确的病因。急性ITP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年龄以2~5岁之间为多,病程一般4~6周,多数患儿病情可自行缓解,痊愈后很少复发,多在病毒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发生,成人少见,无性别差异,通常在冬春季节、病毒感染高峰期发病较多。根据临床经验,急性ITP大多可自然缓解,而慢性ITP起病隐匿,病因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TP患者除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外,还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如Th1/Th2平衡失调,并以Th1异常表达占优势,另外有研究表明,Treg及Th17细胞数目均发生异常。目前临床对于ITP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血小板数目的增加:(1)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清除,比如脾切除术;(2)通过抑制或者纠正异常的免疫反应,比如皮质甾醇类药物或者rituximab;(3)通过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比如TPO-RAs。但是对于部分慢性ITP患者的治疗效果却不显著,临床比较棘手。有报道指出,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慢性IT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机制不明。本研究试图研究地塞米松对ITP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对ITP患儿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reg及Th17细胞进行流式分析,并对IL-2、IFN-γ、IL-4、IL-10、TGFβ及IL-17等细胞因子进行ELISA测定,对T-bet、GATA-3、Foxp3及RORγt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初步探讨ITP患儿中T细胞亚群的改变。再进一步对慢性ITP患者进行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我们对30例正常对照和30例ITP患儿进行Th1、Th2、Treg、Th17的流式分析,结果表明,Th1细胞在正常对照与ITP患儿中没有显著变化,而Th2细胞在ITP患儿中的表达显著降低,ITP患儿中Treg细胞数目减少而Th17细胞数量增加。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各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发现,Th1的细胞因子(IL-2及IFN-γ)在ITP患儿外周血中含量明显升高,而Th2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TGFβ及IL-17的表达与Treg及Th17细胞含量结果一致,分别为降低和升高。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TP患者外周血PBMC中T-bet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但是GATA-3及Foxp3的表达在ITP患者中显著降低,而RORγt的表达明显升高。我们对10名ITP患者进行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结果表明70%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可达到正常水平。我们对T细胞亚群及转录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外周血Th2细胞及Treg细胞较未治疗组有明显的升高,Th17细胞有显著的降低,同时我们发现转录因子表达改变趋势与相关T细胞亚群相同。为了进一步揭示用地塞米松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来治疗ITP的机制,我们纯化分离正常的T细胞,地塞米松体外处理。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ORγt的表达,但是促进GATA-3及Foxp3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T细胞亚群的分化来纠正ITP患者中T细胞亚群异常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ITP的目的。综上所述,我们首次对儿童ITP的T细胞亚群的含量、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对异常T细胞亚群参与ITP的发病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并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患者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ITP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ITP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