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四大农耕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真实载体,传承了中国传统农业记忆、传统生态智慧、民族文化结晶,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也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率逐年上升,传统村落却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消失。如何保护与提升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要寻求保持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优化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提升文化景观价值,走传承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提升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广西既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区,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片区。目前,仅存较完好的传统村落约622个,已公布的国家级传统村落161个,以桂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居多,约占广西传统村落总数的50%,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同时还凝聚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本文以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保护与提升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为研究导向,首先陈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归纳了新型城镇化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经验,并界定了本次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提升研究的范围,提出整篇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路线。其次,将宏观分析与微观调查相结合,运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从宏观尺度分析了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随时间与空间演变特征、沿主要道路与水系聚集的特征,以及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特征,归纳城镇化影响下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整体空间分异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第三,从微观尺度对桂北传统村落内部物质文化景观构成的空间形态、街巷格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构成的生产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方面进行景观特征分析,梳理了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生态保育价值。第四,将理论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前期挖掘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对文化景观构成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提升的影响,探讨了桂北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对桂北传统村落保护提升的要求,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桂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提升的原则、路径及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后压浆技术是改善灌注桩承载性能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现在仍缺少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后压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后压浆加固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为此,本文依托浙江省乐清湾大桥灌注桩后压浆工程,并结合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方法对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加固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乐清湾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桩端压浆桩现场静载试验,研究
对于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渗入导致钢混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是造成钢混结构裂化失效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钢混结构中钢筋腐蚀的发生,延长钢混结构的服役寿命,外加电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41-01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在农村从教多年,在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回想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对语文课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我作为学生时上的语文课,我一边照着印象中的语文课上,一边模仿名师课堂。从模仿开始,逐渐地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现将我的这些体会分类总结如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深水大跨桥梁建设如火如荼,沉井作为可靠的深基础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深水大截面沉井下沉过程中侧壁摩阻力大小及分布是其结构设计以及各种助沉措施选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沪通长江大桥29#主墩沉井为背景,开展深水大截面沉井模拟下沉试验,分析试验所测数据,讨论沉井侧壁摩阻力变化及分布,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得结论如下:(1)沉井侧壁有效应力受下沉速率、压力松弛、倾斜、翻砂突沉等因素影响;沉井下沉速
基因疗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可能成为各种遗传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核酸(DNA和RNA)不能穿透细胞膜,直接递送核酸有许多局限性。近年来,在基因递送系统领域的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