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究了隐喻在话语中构建论点的功能。本研究主要关注媒体政治话语,以“棱镜事件”的相关媒体报道为语料,自建小型语料库,从隐喻、论点、合法化三方面结合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分析棱镜事件中的双方(棱镜计划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如何使用隐喻构建各自的论证体系,以及双方在分别使用了哪些合法化策略来强化己方论点的同时反驳对方论点。最终通过分析发现:(1)支持者使用了九个概念隐喻,其中,有六个概念隐喻是提取自对应的话语隐喻:“棱镜事件是战争(‘美国是受害者’和‘披露是袭击’)”、“披露棱镜是犯罪(‘斯诺登是罪犯’)”、“棱镜计划是人(‘棱镜计划是帮助者’和‘棱镜计划是英雄’)”、“棱镜计划是物体(‘棱镜计划是天平’和‘棱镜计划是工具’)”、“棱镜计划是建筑物”、“合法是下”、“法律是容器”、“美国政府是物体(美国政府是透明物体)”和“美国政府是人(美国政府是清洁工)”。(2)反对者使用了八个概念隐喻,其中,七个概念隐喻都提取自对应的话语隐喻:“棱镜事件是战争(‘美国是侵略者’、‘棱镜计划是武器’和‘网络是战场’)”、“棱镜计划是人(‘棱镜计划是演员’)”、“棱镜计划是犯罪(‘美国安全局是小偷’)”、“棱镜计划是地方(‘棱镜计划是监狱’)”、“棱镜计划是物体(‘棱镜计划是奢侈品’)”、“法律是容器”、“美国政府是物体(‘美国政府是不透明物体’)”和“美国政府是人(‘美国政府是病人’、‘美国政府是独裁者’和‘美国政府是不友好的朋友’)”。(3)文中的概念隐喻大都由一个或多个话语隐喻组成,多是中立性的隐喻,话语使用者主要依靠对应的话语隐喻来表达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构建己方论点。(4)隐喻具有构建论点的功能。通过进一步分析双方使用的隐喻,可以得出,支持者提出了五个论点,其中,主论点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正义的”,四个分论点分别是“棱镜计划是有用的”、“棱镜计划是合法的”、“棱镜计划是可接受的”以及“美国政府是好的”,由此形成了支持者的论证体系。反对者提出了相对的五个论点,其中,主论点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非正义的”,四个分论点分别是“棱镜计划是无用的”、“棱镜计划是非法的”、“棱镜计划是不可接受的”以及“美国政府是坏的”,从而构成了反对者的论证体系。(5)在通过隐喻构建论证体系的过程中,支持者使用了三种策略将棱镜计划合法化,即,援引权威、道德评价、理性推导。而反对者除了使用上述三种策略之外,还是使用了故事叙述这一策略来论述棱镜计划的非法性。双方的论点争锋相对,相互驳斥,从而形成了“合法化”与“非法化”的动态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