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之死在哈利·波特成长中的象征意义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当代作家J·K·罗琳的成名作,其首部于1997年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从最初充满争议的“哈利·波特”现象到如今的儿童文学经典,这部作品引起了全世界读者乃至文学评论家们关注,其充满想象力的巫师世界仍在诞生新的衍生作品。大部分冒险故事式的成长小说往往将故事主线放在主人公的成长及对人生的领悟上,《哈利·波特》也是如此,但本系列中的死亡却成为了突出的线索,主角成长冒险经历由一个个角色的死亡作为铺垫,最终完成了其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作者将死亡作为主题而非结局,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为读者展现了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作品中死亡的叙事作用、隐喻内涵都值得探讨,由此也使得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本文将以三个父亲形象之死为例,借助心理分析,从神话原型等元素来解读父亲形象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父亲死亡的隐喻内涵,分析这些死亡对于主角性格塑造的推动力和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追寻自我身份认同过程中的象征意义,从而进一步探求死亡这个主题在《哈利·波特》中的叙事作用和隐喻内涵,分析作者罗琳是如何以死亡为线索,探讨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完成一个现代神话式的英雄成长故事。本文主要分析主人公的生父、教父与导师三个父亲形象的死亡过程和象征意义,细察这三个形象与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发展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这三个形象在主人公寻找身份的成长过程中层层递进,由最初缺失生父、迷失自我,到质疑自己的盲目模仿,到最后的突破权威、重塑自我。父与子的形象产生重叠,父亲形象的打破象征着主人公自我的一次次新生,从而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主人公的性格,完成成长故事。父亲形象的死亡在作品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从叙事作用入手引申至主题,本文探讨了作者如何通过主角的成长故事来探索死亡的内涵。小说以三个父亲形象作为主人公成长的节点,层层递进完成叙述铺垫,再以主人公自我牺牲式的死亡作为最高潮,升华主题,完成了对于生死命题的探索。作者通过设置与过世的父亲形象的对话打破生死界限,象征主人公人格上的成人,并通过对比主人公与对手的不同成长之路来解读正确面对死亡的方式。神话是《哈利·波特》中的重要内涵,本文着重分析了作品中的两个突出的神话元素:圣杯与重生。本文从圣杯的不死与重生入手对作品的深层的哲学思考进行了解读。主角的成长故事以探寻真相、追寻自我作为主线,也是另一种寻找圣杯之旅。作者通过主人公一次次的打破旧自我、塑造新精神,从而完成了一次古老神话的现代改写,并通过描绘整个魔法世界的变迁赋予“重生”以超越个人的内涵,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正反两派的善恶力量制衡互相呼应,由此从对死亡的探索升华至对善恶的探讨,强调爱与善的力量,透露出了作者的写作的意图。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作者并未简单地将死亡作为角色行为的后果或是突如其来的反转,而是将其设置为线索,并将她对死亡的深入思考外化为新神话的重构,这种艺术处理方式无论在文学技巧上还是作品内涵上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希望对这种艺术方式的分析与思考,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引起更多人对于其文学魅力的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i Root SP单尖法充填与AH-Plus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用于慢性根尖周炎后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后牙共120颗;按照随机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创造性进行使用语言的尝试,从而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生刚开始学习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中药面膜外敷,每周3次,阿达帕林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
在偏心受压梁柱 M P φ(弯矩 轴力 曲率 )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从弹性到塑性状态时梁柱截面刚度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弹塑性梁柱非线性分析的变截面法 ,即采用幂函数模拟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