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化转变过程中,我国体育竞赛机制也随之逐步向市场化、职业化转变。同时国际乒联为了适应体育市场化的需要和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相继推出了三大改革。新的变化使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缩小;比赛节奏加快强度加大;比赛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我国提倡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发展方向以来,使得男性化技术、意识在女队员中有所发展。由于以上多种原因,进一步增大了女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因此也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几率。所以了解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损伤现状,找出致伤原因,从而能制定对策减少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专家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乒乓球女队女运动员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非常严重,发病率为97%。慢性损伤比例(91%)要稍高于急性损伤(82%)。2.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颈部、肩部、腕关节、腰部、膝关节、大腿、踝关节等部位。国家乒乓球女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率不仅高于省市队女运动员,还高于省市队男运动员,并且损伤部位相对集中。3.国家乒乓球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合理、身体过度疲劳、缺乏自我保护、运动负荷过大、肌肉力量不足。4.新的竞赛环境,使得女运动员损伤几率增大,加强有效防伤尤为重要。建议:1.特别注意造成损伤主要致因的预防,减少可以预见的损伤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可能间接导致损伤的小的环节。2.运动员要加强预防重视程度、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养成主动调节训练过程中的负荷和强度,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3.教练员应依据世界女子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根据运动员打法特点和身体素质强弱,科学的进行训练,才能有效防止运动员急性损伤发生和慢性损伤的加重。4.建立运动员、教练员、队医三结合的管理体制,重视和加强医务监督、科学的损伤诊断。强调少年训练的科学性,防止运动损伤小龄化,延长运动生涯从早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