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风筝的人》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和尊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篇小说,此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几乎囊括了英语世界的所有文学新人奖,并创下了同时占据九大图书排行榜榜首长达数十周之久的记录。自问世以来,被无数读者阅读过。小说中所使用的象征、以及该小说的主题和结构都深深吸引着读者。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尔的成长故事。他卑劣地背叛了自己的亲兄弟,后来却又走上了救赎之路。在国外,关于该小说的高度赞扬和评论出现在多家报纸及杂志上,但是在学术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研究者对该小说中的背叛与救赎的主题研究较多,但未能深入挖掘其原因,特别是从亲情与种族关系中挖掘小说主人公背叛与救赎的深层原因。
本文的立论基础是卡勒德·胡赛尼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倾向和救赎意识,本文作者认为,该小说主人公阿米尔背叛与救赎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亲情关系、种族关系及宗教教义的理解偏差到纠正。
论文共有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及《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综述了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展现了主人翁阿米尔的背叛的过程,分析了他背叛的根本原因。原因之一是兄弟争宠。阿米尔的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导致他对父爱的渴望以及他对兄弟哈桑的敌意,使得他做出背叛哈桑的行为。另外,对哈桑所在民族的歧视以及对”阿拉至上”的绝对信仰,使得阿米尔在与哈桑的关系中以”主人”自居,不关心对方的感受,从而在行为上背叛了对方。
第三章分析主人翁阿米尔救赎的过程及原因。移居美国的阿米尔所遭遇的民族身份问题使得他开始思考种族歧视问题,意识到各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同时,阿米尔在美国的“重生”让他认识到“宽恕”的内涵和重要性。不论是伊斯兰教教义还是基督教教义,都强调“宽恕”之于重生的重要性,过去自以为高高在上的阿米尔只信奉了“阿拉至上”,却忽略了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宽恕”精神。这一新发现帮助阿米尔找到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那就是摒弃亲情隔阂、种族差异,去营救哈桑的儿子,并以“父亲”的角色给那孩子以亲情,抚平他心灵的创伤,也帮助自己解除掉背叛的重负,得到心灵的救赎。
第四章是全文的总结。它概述了前文论证的观点和内容,并指出,小说通过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自我救赎的方法,那就是勇敢面对过去,以宽恕之心和无私的努力去帮助过去被伤害过的人,最终会得到心灵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