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新文学资源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启蒙的失败,使现代知识分子从西方借鉴过来各个领域里的文化资源无法获得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没办法实现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现代化目标,使他们陷入更深重的“焦虑”精神状态。当“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比现存的资本主义文化资源更完美,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得到了可行性验证的文化资源出现时,启蒙知识分子显然找到了更能贴近他们的现代化宗旨的资源,便迫不及待地从启蒙转向革命。
其他文献
国人有午睡的习惯,然而近年来有人提议不必午睡,那么,从人体健康角度来看,究竟要不要午睡呢?    午睡符合人体节律  午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习惯,形成午睡习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节律。有人进行过一项实验:让自愿受试者连续几个星期呆在一间既没有钟又不能分辨白天和黑夜的地下室内,告诉这些人什么时候想睡就可以睡。结果发现,受试者在一天中有两个时间爱睡觉,一个是晚间,再一个是中午。专
诗学传统指自先秦以来形成的“诗言志”传统。包括创作思想,表现方法,作家学问、修养等。传统词学则指在《花间集》之后形成的以婉约柔媚为美的,以言情为主要特色的词学观念。本
本文以孙诒让《周礼正义》为依据,立足于训诂学,吸收现代考古成果,针对《考工记》之《函人》《画缋》中的若干疑难问题,重新审视、评判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考辨。 正文分绪论、
本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分析以德宗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包括唐德宗、权德舆、武元衡、包佶等人。贞元时,宫廷唱和活动频繁,德宗亲自带头营造了一个繁荣的文化景观。台阁诗人
郭在贻先生是我国当代有杰出贡献的语言学家,他精研训诂,以训诂名家,其训诂成就令学界瞩目。本文以郭先生训诂成就的原因为研究课题,在认真研读郭先生的著作和学界对他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