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慢性颈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给众多患者带来很大的病痛不适,并随之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探讨治疗和预防慢性颈痛的有效优化方案具有深远的医学及社会经济意义。祖国医学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灸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慢性颈痛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运用前景,值得面向世界进行推广运用。但目前,由于欠缺具有国际说服力的循证医学依据,缺少高质量的相关科学研究,制约了针灸疗法得到更为广泛有效的推广运用。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开展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得出相对科学的可信度高的论点。目的运用随机对照单盲法观察针刺疗法对慢性颈痛的治疗作用,客观评价其治疗慢性颈痛的即时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为针灸疗法发展为慢性颈痛的公认基础疗法提供偱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颈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选百劳、大椎、肩中俞)及安慰针刺治疗(非穴位浅刺),3周内共完成9次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疗程结束1月时3个时点,运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来观察两组间评分的差别,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月时的NPQ颈痛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与治疗前基线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该针刺治疗方案对慢性颈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疗效在疗程结束1月时仍有维持。(2)对照组在三个不同时点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安慰针刺对改善慢性颈痛无临床意义。(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组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安慰针刺组。(4)疗程结束1月时,在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方面两组间仍有差异,但在NPQ颈痛量表评分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针刺治疗方案对慢性颈痛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5)研究过程中未发现针刺副作用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针刺疗法是治疗慢性颈痛是一种有效疗法,其有效性在疗程结束时是明确肯定的;2.针刺疗法对慢性颈痛的治疗作用在疗程结束1月时仍有持续,但需要进一步深化评估;3.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是安全可靠的,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