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慢性颈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给众多患者带来很大的病痛不适,并随之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探讨治疗和预防慢性颈痛的有效优化方案具有深远的医学及社会经济意义。祖国医学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灸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慢性颈痛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运用前景,值得面向世界进行推广运用。但目前,由于欠缺具有国际说服力的循证医学依据,缺少高质量的相关科学研究,制约了针灸疗法得到更为广泛有效的推广运用。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开展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得出相对科学的可信度高的论点。目的运用随机对照单盲法观察针刺疗法对慢性颈痛的治疗作用,客观评价其治疗慢性颈痛的即时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为针灸疗法发展为慢性颈痛的公认基础疗法提供偱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颈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选百劳、大椎、肩中俞)及安慰针刺治疗(非穴位浅刺),3周内共完成9次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疗程结束1月时3个时点,运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来观察两组间评分的差别,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1月时的NPQ颈痛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与治疗前基线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该针刺治疗方案对慢性颈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疗效在疗程结束1月时仍有维持。(2)对照组在三个不同时点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安慰针刺对改善慢性颈痛无临床意义。(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组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安慰针刺组。(4)疗程结束1月时,在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方面两组间仍有差异,但在NPQ颈痛量表评分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针刺治疗方案对慢性颈痛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5)研究过程中未发现针刺副作用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针刺疗法是治疗慢性颈痛是一种有效疗法,其有效性在疗程结束时是明确肯定的;2.针刺疗法对慢性颈痛的治疗作用在疗程结束1月时仍有持续,但需要进一步深化评估;3.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是安全可靠的,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其他文献
茶园信息管理系统是茶产业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形式。在综合分析我国目前茶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茶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茶农信息服务网;
快速响应制造系统是基于“快速响应”原理,面向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而提出的。提高产品开发过程可靠性对于缩短产品研制周期,保障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
<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各行各业的语言沟通成为很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除了学好汉语之外,英语已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语言,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大母语了,
我国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存在无法跨地域使用、不能自愿开立账户及缴纳、申请贷款缺乏公平及监管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革现有住房公积金体制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笔
目的:研究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塞偏瘫病人康复疗效影响。方法:将15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疏经组、调脏组及治疗组(疏经调脏组),三组按1:1:1比例,因脱落4例,最后入组为疏
研究目的:观察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肌痉挛治疗效果,为临床上使用电针治疗的频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机器翻译常用的方法,并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对现有机器翻译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机器翻译的未来进行展望。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为目前中药鉴定、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中药指纹图谱成为中药研究近年来最热门的领域。随着中药指纹图谱实践的广泛开展和利用这一技术进
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它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中医的推拿手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没有阻止或逆转COPD疾病进程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通过动物模型探究其病理过程及新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