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逐步呈现。尤其是使得原本就面临巨大压力的我国就业局势更加严峻。从近期部分地区和行业就业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其影响速度之快,范围之大,波及之深,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所在。事实证明,面对庞大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确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培训,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更显得十分重要。但反观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培训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传统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很难在培训效果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更别说,用以来缓解就业压力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则是我国计划体制下的传统培训缺乏对培训者主体性的关注,培训机构之间因为缺乏竞争而丧失活力。鉴于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这其中很多地区计划以发放就业培训券的形式来应对就业压力。从理论角度分析,可以明确“就业培训券”的原型就是“教育券”,而后者是其理论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力图解决教育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对策”,只是其理论最先针对的是义务教育,而我国目前推行的“就业培训券”的概念是由“教育券”引申而来的,是教育券在我国就业培训领域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就业培训券”是“教育券”在就业培训领域中的一种创新性应用。在这种应用下培训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培训机构、内容等,保证了培训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且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就业培训领域,能够促进就业培训机构的自我提高。目前,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可知针对“就业培训券”展开的教育研究还不多,本论文将试图对其展开一些初步研究,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其的关注,推动其应用,以期变革我国传统就业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绩效以实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本论文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首先是问题的提出,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就业背景,总结了现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尝试着对研究对象——就业培训券做了概念的界定,阐释了其定义与性质;然后,在第一部分研究了就业培训券的理论原型——教育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培训券的事实依据与模式归类,最后将就业培训券与教育券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二部分尝试做了就业培训券相关细节设计的研究;第三部分对各地开展的就业培训券发放工作做了梳理和总结,并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就业培训券在目前阶段想要大面积推广的应该注意的前提条件、实施原则、问题及对策。最后一部分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