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癌症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各种环境的或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伤,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抑癌基因,引起细胞凋亡抵抗或生长周期不受控制,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是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多处于中晚期,已无法通过手术治疗彻底清除肿瘤病灶或因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是目前结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当前临床应用的化疗方案存在毒副反应严重、价格昂贵、多药耐药等问题,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结肠癌药物以提高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桔梗皂苷D(PD)具有抑制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和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作用。但是,PD是否具有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尚缺乏文献资料。本文通过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SW620、HCT116、HT29细胞为疾病模型,研究PD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效应及分子机理,为开拓PD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目的:研究PD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是否通过周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SW620、HCT116、HT29细胞,MTT实验观察不同浓度PD作用细胞24、48h对其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PD作用24h对SW62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D对周期蛋白cyclinD1、CDK6和c-myc表达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PD作用48h后的SW62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se3、PAR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PD作用SW620细胞24h对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D呈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但PD抑制SW620细胞生长的作用最为明显,不同浓度(5、10、15、20μM)的PD作用细胞24后,存活率分别为96.2%±2.3%、87.5%±4.9%、67.2%±4.8%、52.6%±3.7%;作用细胞48h后,存活率分别为92.1%±5.4%、73.2%±4.1%、43.2%±3.2%和31.5%±2.1%。15、20μM PD作用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72.83%±5.26%和76.82%±5.83%(p<0.05,空白对照组56.78%±4.92%),周期蛋白cyclinD1、c-myc、CDK6表达明显下调。10.15、20μMPD作用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为19.5%±5.1%、35.8%±5.3%和43.8%±4.0%(p<0.05,空白对照组8.9%±5.7%),凋亡蛋白pro-caspase3、PARP表达下降。10、15、20μMPD作用细胞24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与细胞应激、凋亡相关的JNK、p38磷酸化显著升高。结论:PD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效应,其分子机制为通过下调周期蛋白cyclinD1、c-myc、CDK6的表达,将细胞阻滞于G1期,以及剪切激活pro-caspase3、 PARP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与JNK、p38的激活、ERK1/2的去磷酸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