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意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古诗翻译中的意义传递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奈达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语际间的意义转换,意义是翻译的核心问题。传统翻译理论把意义和形式作为对立面加以研究有其不足之处,因为形式也可以传达意义。符号学理论对符号的意义作了最全面的概括,认为意义是符号、所指物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符号的意义分为所指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个概念几乎包含了在跨语言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所有诸如词汇、句法,以及语境、文化、信息发出者、信息接受者等因素,因此对翻译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运用符号学意义理论对中国古诗翻译展开系统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其对古诗翻译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论证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古诗翻译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传递。 本文首先介绍了符号学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观点,提出了符号学翻译方法。接下来讨论了中国古诗的语言特点,为下文在符号学意义理论框架下进行古诗翻译研究提供了依据。然后详细探讨符号所具有的三种意义,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通过分析这三种意义在中国古诗中的表现形式,作者认为:中国古诗意象表达的模糊性虽然为指称意义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传递带来一定困难,但同时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美学效果,而其在语音层面上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及其在句法形式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特点造就了中国古诗丰富的言内意义。此外,由于诗歌重在“抒情、言志”,语用意义的传递显得尤其重要。在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大量例证对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在中国古诗翻译中的传译作了系统剖析和说明,并指出:采用符号学认识意义的方法翻译中国古诗,有助于译者通过符号之间及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原语可能包含的一切含义,有助于译者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符号转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蝴蝶”意象产生、发展、变异过程的梳理,探讨了在美国文化中蝴蝶意象产生的历史背景、该意象与受众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蝴蝶意象中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话语,本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时期,而这种繁荣具体体现在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方面,尤其是英、法、德语种的文学著作重译的次数居多。一本原著的汉译本少则二、三种,多则
在电子信息产业,“云计算”无疑是时下最流行的热词之一,微软、谷歌等全球最大的IT公司纷纷开始部署抢占“云市场”的战略。这朵云,有着怎样的魔力?简单来说,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