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遥测的无损数据中心网络传输协议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网络负载增加到某一值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这是由于网络中的流量大小超过了网络可以承载的能力,出现了拥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者使用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流量的限制,等待网络拥塞解除,之后恢复传输速率。数据中心中普遍采用拥塞控制来限制网络中整体的流量大小。近年来数据中心应用数量、流量不断增长,特别是数据中心以太网开始使用RDMA传输标准,使用RoCEv2作为当前的硬件卸载解决方案。传输方式的改变给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大容量的速率传输,拥塞控制方案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是拥塞控制+PFC的架构来保证网络通畅运行。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收敛速率慢,网络出现死锁等问题,导致网络中缓存占用波动大、时延难以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NT的拥塞管理方案,主要包含了三个工作:1)改良PFC机制。本文利用INT所携带的链路负载信息来进行代替PFC原有的停/等机制。PFC采用固定的门限来触发上游限速,这种方式在突发性高的环境下易使吞吐量下降并产生不公平性、死锁等问题。故对PFC算法进行更改,实时监控端口流量速率,使流量控制更加平缓,降低死锁可能。同时,改良后的PFC能够限制缓存占用,降低尾时延;2)设计拥塞控制算法。一般拥塞控制算法采用ECN等信号进行拥塞信息传递,包含信息模糊、收敛速度慢。本文利用INT携带交换机信息的能力,将端口缓存占用、端口传输量等信息加入INT包头中进行传递,算法参考交换机所允许的传输能力进行限速,提高精准度,进而提高收敛速率;3)算法实现及仿真实验。本文采用NS3网络仿真器进行了整体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示,两者都有效限制了缓存长度,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减少了流完成时间,达到了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实际检测工作,介绍了医用激光源的分类、参数以及操作时需注意的地方.
在移动用户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和新的服务质量要求的推动下,通信行业正朝着网络基础设施密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接入点(access point:AP)密度和种类的增加,近端传输和系统资源的空间重受到重视,从而引入了一种新的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s:UDNs)。由于超密集网络中无处不在的AP共享有限的可用资源,因此对高效资源分配方案和最优控制方案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但是大规模
随着科技的发展,任务型对话系统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获得众多行业的关注。任务型对话系统旨在针对特定的服务需求,在多轮交互中获取用户的信息,最终帮助用户去实现特定的任务。任务型对话系统的实现方法分为管道实现方法和端到端的实现方法。管道实现方法由口语语言理解、对话管理和自然语言生成多个模块配合,各个模块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来实现,因此方法与模块功能的相关性更强,且相比端到端的方法对数据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