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研究与改进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uo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AVC是ITU-T/ISO共同研究发布的具有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强抗误码性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码率控制算法贯穿其整个编码过程,它是视频编码中合理分配比特率以提高视频编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主要挑战是在比特率和图像质量之间进行权衡优化。本文主要研究H.264/AVC码率控制技术,对现有算法研究分析并进行改进,得到改进新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H.264/AVC的系统组成、基本原理、应用前景及其关键技术。其次,对现有经典码率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各个算法的关键技术及其不足之处;详细介绍了H.264/AVC当前测试模型采用的码率控制算法JVT-G012。最后,通过对码率控制算法JVT-G012的分析,针对该算法帧层比特分配未考虑图像复杂度和在视频序列中存在场景切换时未做出有效对应措施这两个缺陷,分别提出两种改进算法。针对上述第一个缺陷,提出一个改进算法,通过DCT变换、量化后的量化系数的零值分布反映的图像复杂度对分配的码流进行调整;针对上述第二个缺陷,改进算法增加了场景切换检测算法,并且结合场景切换的检测提出一套包含场景切换的检测和相应切换帧比特率调整的码率控制算法来改善场景切换时的编码质量。本文算法在JM8.6上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原算法相比,获得PSNR提升的同时,编码输出的比特率更加接近目标比特率。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和设计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网络协议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网络协议的分析研究显得至关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铁路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未来高铁通信需求。为了实现高速铁路场景下高性能的通信,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并且满足日益提升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
在现在社会中,多媒体信息逐渐成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主体,其快速发展和日渐提高的用户需求使得视频压缩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在国外出现了上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AVC和
Turbo码自1993年被提出以后,它因接近香农极限的优异性能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类无线通信系统中。Turbo编码传输系统是把二元Turbo码与高阶调制(M-PSK/M-QAM)简单组合在一起。由
星机联合双基地SAR(Spaceborne Airborne Bistatic SAR,SA-BiSAR)系统,是由卫星和飞机组成的一种新型双基地SAR(BiSAR)系统,不仅继承了BiSAR的诸多优点,还在扩大目标照射范围
如今,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人们有更多的通信需求,即追求更快的移动无线通信速度和更高的通信质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干扰是无线网络通信
视频压缩是利用帧内、帧间预测编码以及变长熵编码等方法去掉大量冗余信息。但由于传输信道的不稳定,视频传输过程中产生误码及丢包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压缩后码流抵抗差错的能
统计分析表明,全国煤矿瓦斯事故占煤矿事故总数的70%。然而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煤矿井下瓦斯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对出现的瓦斯事故进行预警和救援支持。而目前,大多数
由于扩频信号具有功率谱密度小、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非军事领域。在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中,一个符号信息与一个伪随机序列相乘来扩展频谱
盲信道辨识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信道参数的估计仅利用接收端的数据就可以完成,最早的盲信道辨识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高阶累积量来实现的。Tong算法的提出为信道盲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