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有机酸杂质及硅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拜耳法溶出过程中,常伴随有一些有机小分子有机酸杂质以及硅杂质,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提高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获得粒度较大的氢氧化铝,首先就必须研究杂质对于种分过程的影响,并弄清杂质的作用机制。本文依据氧化铝生产实际情况,选择了三种小分子一元酸(甲酸、乙酸、丙酸)、三种小分子二元酸(草酸、丁二酸、戊二酸)和硅酸作为研究杂质,分别研究了在上述杂质存在时,不同温度条件下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产品粒度、x射线衍射图及产品氢氧化铝热重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小分子有机酸分子及硅酸对种分过程的作用规律,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及硅酸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得到结论如下:1.硅酸的存在能明显抑制分解,并细化产品氢氧化铝。在温度较低时,甲酸、丙酸的存在不利于分解,并细化产品氢氧化铝。乙酸能明显提高分解率,在低温时细化产品氢氧化铝。高温时草酸、丁二酸、戊二酸的存在不利于分解,并细化产品氢氧化铝。2.三种一元酸、三种二元酸分别与硅酸共同存在条件下对种分分解率以及产品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介于单一一元酸、二元酸存在条件下的影响及单一硅酸存在条件下的影响之间,说明一元酸、二元酸与硅酸之间对铝酸钠溶液的种分过程无协同影响。3.一元酸分子、二元酸分子在铝酸钠溶液中以其共轭碱形式存在,能够形成给电子体吸附在晶体表面,占据晶体生长的活性点。硅酸根通过与Al(OH)63-结合形成Al-O-Si键,与氢氧化铝晶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占据晶种表面的活性中心,抑制分解。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乙酸、戊二酸、硅酸在氢氧化铝晶体(100)面吸附后总能量依次减小,乙酸在氢氧化铝晶体(100)面吸附后能带带隙略变宽,戊二酸、硅酸在氢氧化铝晶体(100)面吸附后能带带隙依次变窄。乙酸、戊二酸在氢氧化铝晶体(001)面吸附后,费米能级增大,乙酸吸附后费米能级增加得更大,硅酸在氢氧化铝晶体(001)面吸附后费米能级减小,乙酸、戊二酸、硅酸在氢氧化铝晶体(001)面吸附后能带带隙依次变窄。从而使得其对分解由促进作用转为微弱促进作用再到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状多糖,具有良好生物亲和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不仅如此,直链淀粉在水溶液中还能形成α-螺旋链结构,利用这种特殊的螺旋链
本研究合成了小粒径丁苯胶乳(d<110nm),采用胶乳附聚法将小粒径丁苯胶乳附聚制得大粒径丁苯胶乳(d>200nm),由实验结果得知:乳化剂的用量和加入方式对胶乳有很大的影响,乳化剂的用量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在结构上可以看作卟吩环的简单化,而含有卟吩环结构的生物酶分子(氧化还原酶)在生命过程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振荡反应对于揭
本文研究了塑料基体、偶联剂、润滑剂以及加工历史对聚酰胺(PA)粘结磁体性能的影响。首先,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粘结磁体,然后利用磁滞回线测量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
SU11248是一种多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阻断肿瘤的血供的功能。本文以SU11248为基础,通过对其分子中吡咯环上的官能团进行修饰来合成一系列SU11248的
本文通过选用刚性/柔性有机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作用构筑了系列配位聚合物,在对其单晶结构详细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中多孔化合物的吸附等性能,探讨结构一性能的相关性,为金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篇曾被纳入课本教材的《核舟记》中所描绘的,正是一枚核雕。  大不盈寸,指掌之间,却蕴藏世间百态。这方寸之间的传统技艺于2008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是立体的绘画,是我愿意用一生追随的艺术。”山西核雕大师孙兴轶说。  兴盛于明清  核雕,顾名思义,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