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大厦”一夜之间全盘陷落,裹挟在独立浪潮中的哈萨克斯坦建国。1991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当选总统并连任至今。纳扎尔巴耶夫在任20多年间,在未有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下,以其超强的政治手腕和独特的政治洞见,领导哈萨克斯坦人民白手起家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今日的哈萨克斯坦不仅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逐渐成为区域性强国。作为哈萨克斯坦的掌舵者,纳扎尔巴耶夫已进入古稀之年,哈萨克斯坦也即将迈入“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关于“纳氏治国”的魅力与奥妙以及权力交接面临“领袖悬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议题。本文认为,纳扎尔巴耶夫的治国方略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按照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以建设社会型国家为目标追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经济方略--实施私有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方略--防止民主自由化,构建“强总统”的威权政治体制;社会方略--建立一个“平和的,秩序井然的、公民法治的社会”;外交方略--实施“平衡、多元、务实”的外交原则。纳扎尔巴耶夫的治国方略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经济的可持续性、威权体制下日益显性化的政治风险、部族意识、宗教极端主义对国家认同与稳定的冲突、地缘格局变换交错下的外交困局的挑战。纳扎尔巴耶夫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领袖和“超级总统”对哈萨克斯坦的内政外交有着决定性的因素,但随着年龄增长与健康原因,面临权力交接的哈萨克斯坦政治风险在增加。而当下如何避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引发政治动荡的挑战已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