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9年党的民族政策演变分析——以新疆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的日趋复杂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时间选取主要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依据,时间段划分上以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节点,标志着我国民族政策正式走向法制里程。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现实上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新疆的民族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为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民族政策的研究基本是以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特点、衍变历程、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执行民族政策的经验总结等为重点。目前缺少通过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1978年到1989年的党的民族政策。而本文通过以新疆为例,对8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社会效果以及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难点为文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前者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进而通过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后者在党的民族政策梳理和数据发展比较的基础上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调整进行政治分析。  文章中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数据实证分析的方法,对1978-1989年党的民族政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通过对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使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乡镇水保执法工作是水保监督执法的基础 ,妥善处理好打击与防范、执法与服务、主观与客观、执法者与群众的关系 ,是搞好水保执法工作的重要保证 The law enforcement of t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