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对德语配价理论的借鉴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德语动词配价理论,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动词提出了相应的配价标准。   文章首先回顾了现代汉语动词配价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的分歧以及对德语配价理论的借鉴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设想。在对德语动词配价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对照了汉语的语法情况,提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包括了配价的性质、配价的补足语、配价的方法以及配价的过程。德语配价理论引入了格理论,格理论是关于语义的,这也正是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所需要的,所以我们也借鉴此理论,提出了汉语中格的分类,把动词分为了四类,即:动态动词、静态动词、经验动词和关系动词。关于这四类动词分类的分歧,本文也单设一章进行了分析划定。并对四类动词中所涉及到的配价成分分别运用格理论给予命名。在此基础上,在对《大纲》中动词的实际分析后,详尽地总结了《大纲》中动词的配价系统,提出了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配价形式,并通过举例,列出了各配价形式的变式。最后,本文的配价标准与动词传统语法进行了对照,并指出本文配价标准与传统语法之间的优点与不足。在对《大纲》中动词逐个进行分析后,在文章的结尾,附录上了《大纲》中动词的配价表以及《大纲》中词性标注的勘误表。   本文对《大纲》中杂乱无序的动词进行了归类,研究目的是在一个封闭的语料中对汉语动词进行逐一分析,提出一个与传统语法相异的分类,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其他文献
小学教学是比较基础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美术教学中泥塑
期刊
自行车题材是我于本科开始一直重点研究的一个题材,到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自行车这一种物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年代感,似乎带有一种象征性:年长者有回忆过去的感觉,而对于我们这一辈小年青则代表着青春和童年。王小帅就曾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里,以自行车为符号,诉说同一辆自行车在两个男孩的世界里的不同意义,以及他们不一样的残酷青春。  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对自行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大学期间就几乎天天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