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移民文学队伍中的一员大将,可以说严歌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她曾经获得台湾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奖,在大陆也得到雷达和陈思和等诸多评论家的高度赞赏。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穗子物语》、《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等作品的畅销以及其剧本的走红,严歌苓逐渐进入大众文化研究的视野,且持续不断地带给我们许多阅读上的新体验和享受。纵观严歌苓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生命和文化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这些为她的文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答案,使其具有了研究的意义和思考的价值。近年来,许多评论家从多个角度对严歌苓的创作进行了诸多研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严歌苓的创作进行系统规整和评述。通过对其多元主题的梳理,来寻绎探求严歌苓的独特文化身份特征和创作主题承载的文化诉求,以此透视她于华文文坛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坛的意义和地位。第一章:跨文化语境下的多元主题。本章以严歌苓目前已经在国内出版(发表)的中文小说为研究对象,用四个小节的篇幅对其创作主题做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阐述。重构早期移民历史和回忆“文革”的创伤梦魇、关注新移民的当下人生、描述畸态情感中的边缘人性、凸显女性的涅槃和更生,这些都是严歌苓在创作中反复诉说的相似主题。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严歌苓的每一次讲述和返回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寄予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蕴。第二章:身份构建与多元主题生成。本章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严歌苓的身份特征对多元主题生成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别国离家的经历使得严歌苓原有的文化身份受到冲击,从而生发出新的身份特性。面对复杂的语境,东西方双重身份的纠结、女性意识的张扬、“文革”引发的“自我”认同危机使得严歌苓面临着尖锐的身份认同危机和个体生命价值被遮蔽的自我体认焦虑;另一方面,相对于单一的身份属性,文化、族裔、性别等多重身份的缠绕与冲突反而又拓宽和深化了她的视野,使其创作具有了一种文化空间上的张力,从而演绎出多元主题的恒久美丽。第三章:主题承载的文化诉求。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析严歌苓多样主题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意蕴。远离故土主流社会机制束缚的“距离观照”使得严歌苓回眸相望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显得理智且深刻,多年本土文化的积淀让她对西方世界也持睿智、警醒的目光,从而延伸出她对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理性反思和冷静审视;此外,在创作中,严歌苓还寄托了浓郁的人文诉求,她试图在当下找寻到一种多元文化接触的最佳方式,以实现不同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