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近年来,伴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面对不断加快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和日益减少的农地,如何协调农村城市化与农地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学术界与决策者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河南省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城乡二元结构特点显著、城市化水平亟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迫切等实际情况,以协调推进农村进城市化与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为主线,以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地数量和利用格局的变化为依据,采用宏观分析与统计分析、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回顾了河南省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对农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利用效益的影响,科学地分析了影响农村城市化的各种因素及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对立统一关系,概括了推进农村城市化对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城乡协调、生态和谐的农地保护模式及其实现途径。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新型城市化理论为指导,扼要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以及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的特点、历史演变、发展水平及其对应的农地数量和农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第三章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农村城市化水平与农地的数量、结构和布局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第四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城市化对本省农地数量、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的影响机理及影响后果;第五章利用上述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了城乡协调、生态和谐的农地保护模式及其实现途径,从而为协调农村城市化与农地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依据;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