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从中医症状学调查入手,并结合西医内镜及病理诊断,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以明确其中医的病机特点、发展规律、证候特征,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总结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及胃镜检查资料,将“胃镜象”引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领域内,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概况”。主要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探讨CAG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穴位注射等方面探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方法;从动物试验研究探讨中医药的疗效;最后揭示了目前本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第二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了国内外对CAG及癌前病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从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CAG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CAG癌前病变的防治以及现状不足几方面进行论述。临床研究部分,对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通过问卷式调查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中医宏观辨证,在胃镜检查直视下详细观察、记录,进行病原学、病理检查。本研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证侯规律,分析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黏膜改变的内在联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初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中医证型分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医宏观辨证,胃镜下的黏膜病变状态,多见综合、交叉、重叠的变化,绝少整齐单一,符合CAG病机复杂,病性多变的特征。经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得出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胃阴不足兼瘀血内阻,气阴两虚兼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兼气滞,肝胃不和兼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本次研究表明CAG病性虚实夹杂,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另有脾虚、血虚,实证以气滞血瘀为主,另有郁热,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