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轻混凝土(SDC)干表现密度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之间,是混凝土工业的一个过渡。对比普通混凝土(NDC),SDC密度较小,比强度大,自收缩小;相比轻集料混凝土(LWC),SDC弹性模量高,预应力损失小,SDC总收缩率小,收缩稳定期短。SDC性能最大的不足是两种不同密度的粗骨料易分层离析,而目前对SDC工作性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还较少。系统地研究不同强度等级SDC工作性影响因素、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实现SDC的自密实性对推广SDC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进行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SDC工作性设计原理,提出SDC匀质性试验方法、评价标准:采用三层分层度筒检测匀质性,用轻集料质量分层度σ1、普通集料质量分层度σ2和拌合物密度分层度σ3评价次轻混凝土匀质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应满足σ1<15%、σ2<15%、σ3<5%;(2)系统研究SDC工作性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配制工作性和匀质性良好次轻混凝土的控制参数:尽量选用球度(φ)适中的轻集料,如碎石形陶粒;轻集料体积取代率(ΨLA)50%;粗集料最大粒径16mm~20mm;体积砂率40%左右;复合掺加5%硅灰和20%粉煤灰;优先选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等。(3)建立SDC力学模型,根据此力学模型分析ΨLA对SDC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即SDC强度等级小于轻集料强度标号时,ΨLA的变化对SDC抗压强度基本无影响,SDC强度等级大于轻集料强度标号时,ΨLA小于一特定值ψ,ΨLA的变化对SDC抗压强度影响很小;ΨLA大于ψ值后,SDC抗压强度随ΨLA的增加而减小,分析结论与试验结果相符。(4)系统研究各因素对SDC物理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60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SDC干表观密度计算公式、7d强度与28d强度的比例范围、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间的关系、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结论对指导SDC配合比设计有很大的帮助。(5)采用T500流动时间、倒坍落度筒流出时间、L型仪、U型箱、分层度检测筒等试验方法较系统的研究高强SDC的自密实性。配制工作性良好的自密实次轻混凝土应使T500流动时间应控制为5~15s、坍落扩展度不应超过650mm、自密实等级适宜为II、ΨLA取50%、掺入5%的硅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