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机能磨蚀大会”标志着语言磨蚀研究学科的确立,语言磨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是指随着语言使用的减少或者停止,语言能力逐渐减退。近三十年来,国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磨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几年来,国内的研究者也针对不同的语言学习者,进行了语言磨蚀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在语言磨蚀的理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相关实证研究的范围尚待拓展。 本研究主要研究表现在在职中学英语教师身上的英语磨蚀现象,力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学英语教师在毕业后是否存在英语磨蚀,如果有,磨蚀到何种程度,磨蚀的模式如何?(2)不同语言能力的磨蚀程度是否相同,磨蚀模式是否一样?(3)英语磨蚀是否有镜像特征,即磨蚀顺序是否和习得顺序相反?(4)中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否能减缓英语磨蚀,如果能,减缓程度如何? 本论文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济南市和聊城市153位在职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测试。英语试卷包括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三个部分,然后从教师执教时间,执教期间是否参加过英语培训等方面对其词汇,语法,阅读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中学英语教师无论是整体语言能力还是词汇知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能力等具体语言能力都受到了磨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侧重点不同,中学英语教师的语法知识保持的较好,而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减弱。 (2)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中学英语教师的磨蚀程度也逐渐增加。六年教龄的教师比三年教龄的教师语言磨蚀程度严重。在教学过程中不经常用到的语言知识,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其腐蚀程度表现的更为明显。 (3)磨蚀的顺序和语言习得的难易程度有关,比较容易的知识点不容易被磨蚀,而较难习得的知识磨蚀的较快。另外,语言磨蚀的顺序和习得顺序相反,即先习得的,磨蚀的较慢,后习得的,磨蚀的较怏,这也印证了语言磨蚀具有镜像特征。 (4)在具备同样的教学年限下,接受过在职培训的英语教师无论是词汇能力,语法知识还是阅读理解能力都要比未接受培训的老师强。这些教师显示出较强的抗磨蚀能力,并且接受的在职英语培训越正规,频率越高,抗磨蚀的能力就越强。 本论文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磨蚀情况研究,以期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