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接受不同剂量频次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比较不同组间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结合文献去探讨更优的用药方案,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的临床使用提供经验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门诊收治的确诊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分入以下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组,每组30人。A组:按时组(25mg/天),B组按需组(50mg,无规律每次性生活前半小时服用),C组新规律组(25mg/天,每次性生活前加用50mg),D组规律组(100mg/次)。所有患者按照各治疗方案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在治疗开始时、治疗第8周、治疗第16周进行随访。随访的指标为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勃起硬度分级以及性生活日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20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共有111例完成随访(失访9人)。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A组患者第0、8、16周的评分为9.73±5.25、15.19±5.14、12.42±5.27;B组患者第0、8、16周的评分为10.79±4.54、15.25±4.92、12.29±4.85;C组患者第0、8、16周的评分为8.76±4.06、16.62±4.92、13.07±4.77;D组患者第0、8、16周的评分为10.29±4.54、17.71±5.83、14.50±5.51。同一组内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较基线期的改善值:在第8周B组患者与C组患者(4.0 vs8.0,调整后P=0.003)、B组患者与D组患者(4.0 vs 7.0调整后P=0.01)的改善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第16周在B组患者与C组患者(1.0 vs 5.0,调整后P<0.001)、B组患者与D组患者(1.0 vs 3.5,调整后P<0.001)的改善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有效率:在第16周时B组患者与C组患者(10.7%vs 62.1%,P<0.05)、B组患者与D组患者(10.7%vs 50.0%,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EHS分级:A组患者在第0、8、16周勃起硬度量表分级(1/2/3/4)频数分布为11/9/6/0、0/6/8/12、3/11/10/2;B组患者在第0、8、16周勃起硬度分级(1/2/3/4)频数分布为6/16/6/0、1/8/11/8、3/15/7/3;C组患者在第0、8、16周勃起硬度分级(1/2/3/4)频数分布为14/9/6/0、0/3/11/15、2/9/11/7;D组患者在第0、8、16周勃起硬度分级(1/2/3/4)频数分布为8/10/10/0、0/4/5/19、0/9/10/9。同一组内治疗前后勃起硬度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同一时间不同组的比较上,在第8周B组与D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25);在第16周B组与D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6)。性生活日志-2问题阳性率的变化: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时,相较于基线期,A组在第8周阳性应答率(76.9%vs 42.3%,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组、D组在第8、16周的阳性应答率(86.2%、69.0%vs 44.8%;78.6%、60.7%vs 39.3%,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性生活日志-3问题阳性率的变化: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时,相较于基线期,A组、B组在第8周时阳性应答率(76.9%vs 42.3%;57.1%vs 10.7%,P<0.05)的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而C组、D组在第8周、第16周的阳性应答率(72.4%、44.8%vs 6.9%;67.9%、53.6%vs 28.6%,P<0.05)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同一时间不同组间比较时,在第16周B组与D组的性生活日志-3阳性应答率(53.6%vs 17.9%,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A、B、C、D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头痛、视物模糊、鼻塞、背痛等一过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口服西地那非的四种治疗方案在治疗期均体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口服西地那非100mg每周2次、每天25mg+按需50mg两种方式停药后仍能维持临床疗效且优于按需50mg;口服西地那非每天25mg+按需50mg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