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长角羚(Oryx gazella)和白长角羚(Oryx dammah)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基因组蕴含着巨大的分子遗传信息,可以为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对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还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育和引入策略提供了有力的分子遗传学支持。  本文对南非长角羚和白长角羚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与牛科其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牛科的10种动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估算了这10种牛科动物种间的进化分歧时间。得到以下结果:  1.南非长角羚和白长角羚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6661bp和16756bp,包含22个tRNA基因、12S rRNA、16S r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非编码控制区序列,线粒体基因组体现出碱基使用的A-T偏好性。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 ND2、ND3、ND5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 ATA外,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 ATG作为起始密码子。在终止密码子使用方面,大部分蛋白质编码基因以 TAA作为终止密码子,ND2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 TAG,Cytb基因为 AGA,COXIII、ND3、ND4基因则为不完整的T或 TA。tRNA基因中,除 tRNA-Ser(AGY)缺少二氢尿嘧啶环外,其余 tRNA均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型二级结构。控制区分为延长中止相关序列(ETAS)、中央保守序列(CD)和保守序列区(CSB),在 ETAS区中的RS2 region中检测到了6个短重复序列 GYRCAT(Y=C/T, R=A/G)。中央保守序列(CD)的F box、E box、Dbox、C box、B box被识别出。在保守序列区(CSB)区,识别出了H链复制起始点(OH)、LSP、HSP、CSB1区域、CSB1-like区域、混合的CSB2+3区域,在 CSB1和CSB2区域之间没有检测到重复序列。以上特点均与牛科中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特点一致。  2.基于12S rRNA基因、16S rRNA基因和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联合基因,分别使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牛科10种动物的系统进化树,探讨了系统发育关系。南非长角羚与白长角羚与狷羚亚科的白纹牛羚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羊亚科的3种动物,与牛亚科的4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远。对于羊亚科3种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四种构树方法产生了分歧,本文做了比较研究。另外,对牛亚科的4种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结果一致。  3.计算了牛科10种动物间的tRNA基因和rRNA基因的核苷酸替代率,并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同义替代率和非同义替代率进行了比较,然后以已公布的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各功能基因的平均碱基替代率为分子钟,基于 tRNA基因和rRNA基因的核苷酸替代率估算了10种牛科动物间的进化分歧时间。南非长角羚与白长角羚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3.35-6.03百万年以前(MYBP),与白纹牛羚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9.49-12.12 MYBP,与山羊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8.96-12.65 MYBP,与绵羊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8.50-13.93 MYBP,与家牛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10.65-17.77 MYBP,与水牛的进化分歧时间大约在11.95-15.12 MYBP,这与由系统进化树推测出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另外,对牛亚科  4种动物的进化分歧时间估计以及牛亚科和羊亚科间的分化时间估计,都与前人通过化石数据或者分子遗传数据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其他文献
乳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乳液生产和应用过程一个非常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乳液稳定性与体系流变性有关,过去主要通过机械流变仪测定体系流变性,采用宏观目测相分离方法研究乳液的稳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物化性质稳定、基本无挥发性。通过改变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的结构组成,可以调节离子液体的极性。绝大多数亲水性离子液体都能与某些盐类或其他非有机溶剂类化合物形成双水相,还能与一些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形成两相体系,这两类萃取体系在生物分子与天然药物的分离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采用亲水性离子液体与盐类构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分别对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木犀草素,生物碱类化合物
实现人工光合作用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太阳能,实现水的分解,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氢键中的化学能,进而加以利用。水分解过程包括两个半反应,分别是质子还原产氢半反应和水氧化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内外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该作物根系浅、抗旱性较差,易出现水分供应不足导致黄瓜产量和质量降低。因此,对黄瓜抗旱
会议
氨在工农业上应用广泛且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工业上主要是用Haber-Bosch法即以铁基催化剂合成氨,这种方法由于在高温高压下反应而造成了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严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替换Haber-Bosch工艺中使用的铁基催化剂。基于以上背景和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活性较好的纳米金属钌作为活性中心,以金属氧化物CeO_2作为载体的钌基催化剂对合成氨进